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邓国军江汶波王玉青  
【摘要】:正1.引言冀中坳陷是渤海湾盆地西北部的一个负向构造单位,它和渤海湾盆地其他坳陷一样.是发育在华北地台之上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一坳陷区。多年的勘探工作表明冀中坳陷下第三系是区内主要的烃源岩系,石炭一二叠等地层也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该区具有多套含油气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步提高,潜山等构造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彭先焰,王权,高吉宏,张晓龙;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年05期
2 王明明,孟元林,刘吉余,王建东;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古生界断块油气藏形成机制[J];断块油气田;2004年05期
3 王权,高吉宏,唐宏,张晓龙,王亚林,张学博;冀中坳陷上第三系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分布[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年01期
4 王致和;冀中坳陷第三系下生上储型油气藏供油条件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6年02期
5 苏立萍,罗平,邹伟宏,史卜庆,郑宪;冀中坳陷斜坡带奥陶系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2期
6 刘前志;;冀中坳陷地质和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年06期
7 翟中喜;白振瑞;;渤海湾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规律及潜力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1期
8 杨明慧,刘池阳,杨斌谊;冀中坳陷东部西倾断裂的构造负反转过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6期
9 张以明;王余泉;刘井旺;王权;胡润苗;;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藏成藏模式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2期
10 邹华耀,向龙斌,梁宏斌,朱庆忠;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运聚动力学特征及其类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1 张德润;卢建忠;;郯城—庐江断裂带(渤海海域)对油气田的影响[J];物探与化探;2007年06期
12 纪友亮;杜金虎;赵贤正;张以明;张瑞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及演化模式[J];古地理学报;2006年03期
13 刘前志,万里平;冀中坳陷第三系油气储集体的地震地层学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6年04期
14 李臣,孟元林;侵入岩对源岩生烃影响的定量模拟[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6期
15 梁生正;张以明;李旭;单春玲;翟宪兰;;渤海湾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2期
16 张振生,黎英,王冰;冀中坳陷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的应用[J];石油学报;1997年02期
17 戴俊生,漆家福,陆克政,李理;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与油气藏的关系[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8 李德生;中国油气勘探的理论与实践[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04期
19 孙杉,谢家声,李桂茹,邱纯一;冀中坳陷地下水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与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年03期
20 杨旭升;刘池洋;;冀中坳陷新生代岩浆活动特点[J];小型油气藏;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国军;江汶波;王玉青;;复电阻率法在冀中坳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葛运华;刘雪军;;环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中综合物化探技术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谭廷栋;;油气勘探中的测井高技术[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王喜臣;李宗杰;王光杰;;油气勘探中的高精度重磁方法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陈圣波;;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三维非震油气勘探地理信息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国建;程同锦;王多义;;微量元素方法在地表油气化探中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7 王江海;吴酬飞;袁建平;吕宝凤;刘权;燕腾鹏;;微生物油气勘探与油气藏表征技术体系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守全;姜玉池;肖国林;乔德武;张海启;陈建文;;中国海域油气勘探中几个亟待破解的难题[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朱光有;金强;戴金星;张水昌;;“复合生烃系统”-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评价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杨明慧;刘池阳;杨斌谊;赵红格;;冀中坳陷古近纪的伸展构造[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渤海湾盆地区中生代盆地演化与前第三系油气勘探[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梁盛军;复电阻率法三维正反演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玉柱;冀中坳陷马西地区构造地层演化及岩性油藏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崔周旗;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勘探[D];西北大学;2005年
5 段丽琴;渤海湾与长江口稀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变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6 孙冬胜;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D];西北大学;2001年
7 赵欣梅;基于烃类微渗漏理论的高光谱遥感油气异常探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武岩;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地壳上地幔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牛嘉玉;渤海湾盆地深部层系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10 岳延波;渤海湾盆地月海合作区块地震高分辨率处理与解释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苏娟;冀中坳陷晚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赋存[D];西北大学;2001年
2 徐昊清;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崔永谦;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潜山油气藏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3年
4 王洪聚;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渤海湾盆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程荣;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程楷;油气微生物勘探解释模型的初步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劳海港;冀中坳陷潜山类型及其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范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9 柴辉婵;基于地球物理特征的岩相古地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志国;歧北凹陷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储层孔隙度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应用非地震勘探技术[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龚畅;油气勘探方法的新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教授 郑晓萌;油气勘探进入地球深部[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晨澜;油气勘探:向地球深度与广度进军[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孙希利 张永寿;要寻求油气勘探的更大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林青;解决复杂地区油气勘探的特殊问题[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记者 李兵 通讯员 张彦民;华北油田油气勘探佳音频传[N];中国石油报;2001年
8 记者 宋杰;大庆油气勘探呈强劲发展势头[N];中国石油报;2002年
9 记者 康维海;柴北缘油气勘探研究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矿业报;2011年
10 黄宝平 夏在连 史海英;下扬子区油气勘探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