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T和区域航磁资料研究下扬子及邻区的结晶基底
【摘要】:正 下扬子区是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分布的重要地区,是寻找前新生代油气资源的良好场所。开展深层(包括结晶基底)构造特征研究是前新生代油气资源选区评价的重要环节。以往对结晶基底面的研究多利用航磁资料,通过航磁异常的上延分离出区域磁异常,由此来反演求得磁性基底。周边露头和钻孔资料揭示了下扬子区的基底组成。在北部,鲁苏隆起深变质岩系有太古界的眗山组,其磁化率在0.00457~0.02。西南缘,庐山一带出露了星子群和彭山群变质岩系,被当成是下扬子区变质程度最高的岩系。中部,镇江附近的钻孔揭示的埤
|
|
|
|
1 |
宋占隆,杨卓欣,石金虎,张先康,李松林,杨健;用Pg波走时重建华北地区结晶基底速度及时间项图像[J];华北地震科学;1997年02期 |
2 |
刘光鼎,郝天珧,祝靓谊;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思考[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4期 |
3 |
蒋甫玉;孟令顺;张凤旭;高丽坤;;利用重力资料研究黑龙江省孙吴—嘉荫地区基底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J];世界地质;2007年03期 |
4 |
谢国刚,尹国胜;江西庐山发现古元古代结晶基底[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4期 |
5 |
胡恭任;刘丛强;于瑞莲;;赣中变质岩带地质地球化学演化特征[J];地球学报;2006年01期 |
6 |
刘光鼎;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1期 |
7 |
吴健生;王家林;于鹏;郭彤楼;陈高;;苏北及邻区前志留基础层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年02期 |
8 |
郭彤楼;下扬子地区区域磁异常和基底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3期 |
9 |
郝天珧;吴健生;徐亚;王家林;宋海斌;黄松;王真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环渤海残留盆地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5期 |
10 |
甘新星;王越之;贾善坡;;海相碳酸盐岩岩石力学特性研究及软件开发[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1 |
黄宣镇;;四川的海相碳酸盐岩——硫酸盐岩非金属矿床含矿建造[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3年05期 |
12 |
侯鸿斌;钱基;;结晶基底油气勘探的重要性[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4期 |
13 |
徐修国;主因子分析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1979年00期 |
14 |
胡秋平;美国常规油气资源现状与未来的勘探潜力[J];中国石油勘探;1997年04期 |
15 |
卢林松;俄罗斯开发出油气资源探测新技术[J];海洋石油;2002年03期 |
16 |
耿新华,耿安松,熊永强,刘金钟,张海祖,赵青芳;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全岩和干酪根的对比[J];地球化学;2005年06期 |
17 |
耿新华;耿安松;熊永强;刘金钟;张海祖;赵青芳;;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气液态产物演化特征[J];科学通报;2006年05期 |
18 |
刘华;彭平安;刘大永;林玉祥;;中国海相碳酸盐岩评价中有关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几点讨论[J];地质通报;2006年Z2期 |
19 |
苑守成;于国明;田黔宁;;青藏高原羌塘盆地重磁剖面异常与基底构造特征[J];地质通报;2007年06期 |
20 |
张光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在南京举行[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