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用复电阻率(CR)法成功预测JN圈闭含油性

何展翔  刘平生  催先文  何毅  
【摘要】:正复电阻率法野外采用大功率场源、多道偶极-偶极排列,测量宽频带2-8-2+8Hz的振幅-相位谱,室内通过反演求出视充电率ms,时间数Zs,频率相关系数Cs和几何电阻率Ps,以及电磁电阻率Pw和电磁相位比Φ/Φ0,研究表明,上述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与地下地质结构的导电性及其结构有关,如ms参数反映油气圈闭中可极化物质体积含量的多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树森,王川,樊民星;对圈闭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的认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年03期
2 黄开敬;国外非背斜圈闭气藏形成、分布规律及勘探方法调研报告摘要[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4年04期
3 罗群,白新华,刘银河;圈闭成藏动、静态综合评价法[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2期
4 金燕;人工神经网络在测井地质领域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9年01期
5 王川,彭苏萍;对油气圈闭勘探决策理论和方法的讨论[J];石油学报;2003年02期
6 成金华,熊维纲;圈闭油气预测模型[J];石油物探;1990年02期
7 范明,郑冰;麦盖提斜坡地层-岩性圈闭类型[J];石油实验地质;2001年01期
8 李爱国,易海永,陈忠富,谢邦华,李红亮;模糊数学在渝东地区石炭系圈闭评价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3年04期
9 段双国,高志卫,王顺华;临邑洼陷圈闭类型及成因研究[J];山东地质;2003年S1期
10 马达德,陈新领,寇福德,李军;构造圈闭在柴东天然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工业;2004年10期
11 张子枢;;天然气藏分类问题综述[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年02期
12 焦尊生,R.C.萨达姆;怀俄明州Laramide类盆地中的异常地层压力圈闭及其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意义[J];断块油气田;1994年06期
13 В.Ф.КЛЕЙМЕНОВ;А.А.РАЗМЫШЛЯЕВ;Д.А.АСТАФЪЕВ;关福喜;;天然气水合物矿床及水合物下烃类矿床发现的可能性[J];图书与石油科技信息;1994年03期
14 董秀芳,伍泓;按封闭机理划分塔里木盆地的圈闭类型[J];石油实验地质;1995年03期
15 刘全稳;Blin法的发展及在圈闭排序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01期
16 D.S.Muller ,马连山,王丽君;死油区的识别与开发[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0年06期
17 邱芳强;地震振幅技术在桑东地区三叠系圈闭评价中的应用[J];新疆地质;2004年02期
18 欧阳征健;周鼎武;冯娟萍;张小浩;;新疆三塘湖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J];现代地质;2006年02期
19 高建民;沉积盆地深凹部位非常规圈闭油气藏的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1991年01期
20 黄平,路中侃;川东石炭系气水分布及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展翔;刘平生;催先文;何毅;;用复电阻率(CR)法成功预测JN圈闭含油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雪芬;康毅力;游利军;杜新龙;;致密砂岩储层水相圈闭损害防治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广韬;杨建宏;文宝萍;;圈闭地形内斜坡多期破坏的趋势性[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王桂萍;郭立新;童茂松;;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海拉尔油田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蔡军涛;阮百尧;罗润林;;一种快速实用求取复电阻率真频参数的反演新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英民;刘豪;王媛;;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坡折带的成因展布及其对层序、沉积和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肖占山;罗延钟;翁爱华;王东;朱世和;;岩石频散特性的机理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陶宏根;童茂松;丁柱;陈国华;;复电阻率测井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立新;陶宏根;童茂松;;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晓州;王英民;王颖;赵志魁;赵占银;;隐蔽油气藏松南西部坡折带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豪睿;铬渣污染场地复电阻率法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范翠松;基于有限元法的复电阻率正反演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3 黄祖熹;中外油气勘探项目的评价方法对比及应用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于生宝;不接触电极探测方法及仪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周小军;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不整合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赵广茂;带地形的复电阻率2.5维电磁场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辉;复电阻率三维电磁场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徐凯军;2.5维复电阻率电磁场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孙永河;渤中坳陷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张翠梅;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构造—沉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毅;磁偶源复电阻率三维电磁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尚晓;起伏地形条件下2.5维CR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3 王淑艳;辽河西部凹陷欢23井区圈闭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杨旭升;焉耆盆地构造特征与圈闭形成[D];西北大学;2001年
5 游利军;致密砂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贾俊凤;大庆外围盆地汤原断陷构造成藏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胡华;勘探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赵金生;江汉盆地沉湖地区海相地层构造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夏在连;米仓山东段~大巴山前缘构造演化特征与圈闭形式[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0 王亮;考虑电磁耦合效应的频谱激电三维正演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伟军;强化圈闭准备 保勘探有序发展[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郑水平 东言;辽河油田在东部凹陷 发现约1.5亿吨含油圈闭[N];中国工业报;2009年
3 江其勤 吕俊祥;逆冲断层下盘圈闭应引起重视[N];中国石化报;2004年
4 记者 范存强;华北油田缓解“圈闭荒”[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刚毅 通讯员 岳晓术;张建荣:跋涉坎坷找油路[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李祖诗 黄毅;好井“多磨”[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岳双才;华北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N];中国石油报;2005年
8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李霞;技术含金量提升油井产出量[N];中国石油报;2011年
9 记者 马永 通讯员 王立路;先锋品牌是这样培育的[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王哲;梨6井日产气8200立方米[N];中国石化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