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曹均贺振华黄德济李琼  
【摘要】:正 储层中的孔洞是油气的重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孔洞的分布和发育程度是进行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我们用超声波实验为研究手段,通过对储层孔洞物理模型的实验观测,分析和研究了超声波对孔洞模型的特征响应。按照物理模型的相似性准则来进行孔洞的物理模拟,使得模拟的孔洞与实际储层中的孔洞在尺度上满足“定比”规测。通过研究超声波经模型传播时其特征的变化来推断地震波在实际地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惠泉;;冷却水运动物理模拟的理论与实践[J];水利学报;2011年08期
2 尹宏伟;王哲;汪新;吴珍云;;库车前陆盆地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3 阳志文;柳淑学;李金宣;孙忠滨;;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耦合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3期
4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铜绿假单胞菌WJ-1降解原油特性[J];化工学报;2011年07期
5 邹威;许强;刘汉香;陈龙;王龙;;强震作用下层状岩质斜坡破坏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6 马中良;郑伦举;秦建中;李志明;;盆地沉降、抬升过程中源储压差的生排烃效应[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4期
7 张莲莲;黄忠裕;俞胜涛;;几类特殊的费马点问题及其初等解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8 李俊;陈刚;杨建民;彭涛;;海洋工程试验中多单元造波机波浪模拟方法[J];海洋工程;2011年03期
9 陈金刚;徐平;赖永星;杜云海;;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10 刘云鹏;黄润秋;邓辉;;反倾板裂岩体边坡振动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均;贺振华;黄德济;李琼;;储层孔洞的物理模拟与超声波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林明;;国内土工离心机设计技术发展近况[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张鸣雷;;土工离心机自动平衡系统设计[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李志军;贾青;董吉武;张丽敏;;冰对水工结构物作用力的物理模拟[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5 连献功;李京社;唐海燕;常国平;;45t钢包精炼过程的物理模拟[A];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特钢冶炼学术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建国;周永胜;宋瑞卿;王绳祖;;亚洲中东部大陆构造变形物理模拟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7 孙珍;钟志洪;周蒂;;反转构造的物理模拟及其在东海构造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马文顶;赵海云;张少华;;岩体采动破坏物理模拟再现新探讨[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9 陈小军;宁伟;陈健;陈贵康;路飞;;玻璃电熔炉的物理模拟中准数放宽及模拟液配制[A];庆祝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汇编[C];2005年
10 郑西贵;李学华;张吉雄;张农;;置换开采条带煤柱的物理模拟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月霞;海冰与近海结构物作用的物理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王可新;低煤级储层三相态含气量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郁能文;多功能RH精炼过程的数学和物理模拟[D];上海大学;2001年
4 刘永辉;单管球塞连续气举排水采气应用基础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李燕;扁挤压筒受力与变形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杨勤勇;裂缝型储层预测的纵波地震方法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振宏;高、低煤阶煤层气藏主控因素差异性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8 张培忠;火炮物理模拟理论与试验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9 湛利华;铝合金连续铸轧过程流变行为研究及热—力耦合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10 陈林媛;高渗透、高含水油藏气水交替驱替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坤;勘查海底热液硫化物的海洋伪随机激电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张智亮;缝洞储层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3 雷加鹏;大方坯SEN的设计优化与结晶器流场的物理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4 刘丽;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5 张丽敏;冰对码头水工结构作用力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蒋睿;玻璃电熔窑内电场分布对温度场与流体场的关系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7 王剑峰;阿拉新稠油油藏降粘剂驱油物理模拟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8 刘志国;连铸中间包钢液流动数学物理模拟的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3年
9 梅杰;彩泥层状试样物理模拟法及其在连杆楔横轧精制坯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春龙;河流相储层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及预测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溪;硬件物理加速进行时[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特约记者 郑水平 通讯员 程海清;辽河火烧油层技术达到国际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王英宇 首席记者 于森;辽河SAGD物理联动试验填补世界空白[N];盘锦日报;2006年
4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于涛;“千米地下”超稠油驱出一目了然[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斌;为多核应用铺路[N];计算机世界;2007年
6 周清春;油田开发的永恒主题:提高采收率[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宋杰;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中奋进[N];中国石油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海霞通讯员 尚绪兰 伦增珉;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中国石化报;2008年
9 吴艾宁;Web3d技术[N];建筑时报;2003年
10 郭红军杨树壁;某型无人机仿真系统研发成功[N];解放军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