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部地区7级强震的有序网络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摘要】:正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0~40°N,86~105°E)即所谓第二与第三弧形地震带,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是中国西部主要地震区.自1709年以来,本区共发生7级以上30次,其中8级巨震4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大陆自1988年以来第Ⅴ活跃期内最大的两次地震——1997年玛尼7.9级和2001年昆仑山8.1级大震均发生在本区的东昆仑断裂带,这使得本区成为第Ⅴ地震活跃期的主体活动区。昆仑山8.1级大震的发生,打破了我国8级大震50年的平静,必然对本区乃至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
|
|
|
1 |
裴青莉,门可佩;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未来3~5年内强震形势研究[J];高原地震;1997年03期 |
2 |
门可佩;2000年青海玛多6.6级强震中长期预测回顾[J];国际地震动态;2001年09期 |
3 |
杨立明!中国兰州730000,王振亚!中国兰州730000,兰丛欣!中国北京100080;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演化过程研究[J];地震;1999年04期 |
4 |
刘小凤,杨立明,范兵;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活动初步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3年01期 |
5 |
蒋忠惕;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油气地质研究取得新成果[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年03期 |
6 |
石特临,郭大庆,郭新铎,刘维贺,杨玉衡,肖丽珠;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活动特征与地震大形势[J];西北地震学报;1989年04期 |
7 |
程建武,杨立明,王振亚;时间破裂法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预测应用研究[J];高原地震;2002年04期 |
8 |
张洪由;2003年5月26日日本发生7级强震[J];国际地震动态;2003年06期 |
9 |
晏锐,黄辅琼,顾瑾平;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时空特征[J];地震;2004年01期 |
10 |
刘小凤,梅秀萍,张小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窗口特征及其预报意义[J];西北地震学报;2003年04期 |
11 |
程建武,杨立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活动性A(b)值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J];华南地震;2005年01期 |
12 |
马玉虎,马文静;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震前磁偏角短临异常特征分析[J];高原地震;2003年01期 |
13 |
张苏平,李晓峰;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震前地磁低点位移特征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4年01期 |
14 |
刘小凤,杨立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弱震空间图像特征与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J];地震研究;2004年03期 |
15 |
马玉虎;胡玉;;应用线性合成概率方法探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趋势[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年06期 |
16 |
张希,江在森,王琪,王双绪,崔笃信,张晓亮;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与强震关系[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2期 |
17 |
冯建刚;姚家骏;代炜;;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小震目录完整性分析[J];高原地震;2010年02期 |
18 |
张颖,李春燕,肖丽珠;青藏高原北部地区b值短临异常特征[J];华南地震;2005年02期 |
19 |
唐瑜;余锦华;;青藏高原地表感热与华北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J];气象科学;2008年02期 |
20 |
门可佩,夏建平,赵兵;对青藏高原北块7级强震时间分布的有序性进行预测探索[J];内陆地震;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