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封闭爆炸余震序列事件频度研究

李学正  严锋  沈旭锋  刘文学  
【摘要】:正 本文基于我国两次强爆炸余震的测量数据,研究了不同余震序列事件的振动持续时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余震序列频度的衰减规律,建立描述余震序列频度变化的数学模型。观测爆炸余震可以在爆炸前布设一些合理的观测台站及台网,有利于众多弱小爆炸余震信号记录。所用的拾震器固有周期为2秒,整个地震记录系统的响应频带为0.5~40Hz,为了提高对信号的检测能力,拾震器均安装在地坑中的基岩上。我们在我国西部地区,对多次里氏震级约为5.5级强爆炸余震序列进行了监测,获得了大量的爆炸余震数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美琴;李斌;吕芳;王秀文;梁向军;;山西及周边地区地震类型分区特征[J];地震学报;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正;严锋;沈旭锋;刘文学;;封闭爆炸余震序列事件频度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钰;刘莎;姜旭东;徐志强;田宝峰;杨建思;;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林碧苍;张天中;吴忠良;;昆仑山口西M_w7.8地震余震序列的性质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4 李学政;刘文学;;近场地震震级起算函数研究与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佳;杨军;叶泵;王军;李孝宾;高琼;;2011年盈江M_s5.8地震前震及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周蕙兰;;对余震序列时间特征的初步解释[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刘杨;朱守彪;;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比较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祖荫;钱晓东;张俊伟;;1995年云南孟连西7.3级地震的前震序列特征与主震的关系[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9 罗艳;曾祥方;郑勇;陈棋福;陈颙;;汶川地震破裂带北端一个浅震序列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仲秋;史保平;;1976年Ms7.8唐山地震余震序列持续时间及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文军;用余震序列的数字地震资料对卢龙地区活动构造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王彬;利用多种震源测量介质波速度变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华卫;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定标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李成波;岩石蠕变实验及非定常参数粘弹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孙长虹;2003年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及破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邬成栋;用近源数字化资料对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应力场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温卫平;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损伤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春来;1999年11月大同地震部分余震的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4 杜龙;2003年巴林左旗5.9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大兴安岭隆起区潜在震源区划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5 刘倬;利用震源时间函数估算地震辐射能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郭飚;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地震定位与地震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7 林碧苍;昆仑山口西地震序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8 李金;汶川余震活动的固体潮触发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