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单井岩相及沉积微相的方法研究

顾红英  黄国骞  
【摘要】:正 根据研究给出用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识别岩相和沉积微相的方法:根据地质岩相和沉积微相的具体特性及在测井信息上的表现特征,利用多种测井信息,提取反映岩相和沉积微相特征的参数,运用多元数理统计和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测并与岩相和沉积微相间的对应模式,实现对单井剖面岩相与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同时给出了定最识别过程中可以用到的多种识别方法的基本实现过程和具体特点。对江苏某油田实际资料的处理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焦巧平;;埕岛油田沉积微相定量识别[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胡婷;罗顺社;陈亮;叶红霞;;测井相在核三段沉积微相分析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胡明毅;刘仙晴;;测井相在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沉积微相分析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9年01期
4 倪新锋;田景春;陈洪德;夏青松;张锦泉;窦伟坦;姚泾利;宋江海;;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沉积微相——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唐海发,赵彦超;临南油田夏52断块沙二段沉积微相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4年01期
6 何辉;万丙乾;唐海发;;砾岩油藏沉积微相定量识别[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任怀强;金强;王伟锋;;三春集地区Es_3~4Ⅱ砂组沉积微相研究[J];地质论评;1993年S1期
8 薛林福,王剑,王东坡,梅启太,孙权;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1期
9 雷建安,张志国;西峰油田长8砂体沉积微相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3期
10 王树恒;吴河勇;辛仁臣;祝彦贺;;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3期
11 李增学;曹忠祥;余继峰;王明镇;郭建斌;韩美莲;李江涛;;济阳坳陷煤成气富集成藏的盆地动力学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4期
12 张吉来;朱广社;陈德平;宋广寿;;马岭油田北三区延安组Y8~Y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13 刘军;李玉君;;地震信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沉积微相随机建模中的应用——以辽河油田东部凹陷龙10块沙三段下亚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1期
14 曹广华;胡亚华;张奇文;韩刚;;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5期
15 王郑库;欧成华;李凤霞;;吴旗地区长61储层沉积微相及物性研究[J];石油仪器;2007年05期
16 严申斌;李少华;邓恒;;三维储层建模在胜南油田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2期
17 夏宝华;刘笑翠;孟偑;李玉姣;;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2+3砂组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18 詹冶萍;李(丿乂);潘知峰;;埕北断阶带沙一段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类型[J];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19 孙鲁平;首皓;赵晓龙;李平;;基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沉积微相识别[J];测井技术;2009年04期
20 徐薇薇;方德庆;周新茂;陈建阳;;大港油田港西明化镇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振;王清晨;;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中上二叠统沉积微相[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2 李喜安;吴少波;卢全中;宋子齐;;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王燕;杨少春;卞炜;罗海宁;温雅茹;;新街油田台7断块厚油层细分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曹卿荣;李珮;孙萍;;地震资料等时地层界面追踪思路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A];油气藏监测与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振华;杨少春;邱隆伟;曹翠;陈宁宁;;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1-3砂层组相控建模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勇;国景星;;辫状河沉积相隔夹层层次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模式——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莹;吴时国;王大伟;;生物礁三维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魏钦廉;郑荣;肖玲;;龙门山甘溪组谢家湾段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蒋溥;徐峰;王启鸣;;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研究和区划[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10 周平根;刘曾武;廖建榕;;场地地震工程地质小区划方法初探——以福州市马尾经济开发区为例[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娟;复杂断块油藏相控储层建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范广娟;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萨葡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剩余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李薇;苏丹Palogue油田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王向荣;洪积扇储层油藏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张公社;储层参数模型建立[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李树军;秦家屯油田油藏地质与开发调整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志勇;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沉积特征及含油饱和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罗水亮;扇三角洲相储层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张忠义;辽河油区西部凹陷西斜坡薄层稠油带的评价与应用水平井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魏福军;东濮凹陷刘庄地区ES_2~下段层序地层及相控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亮;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沉积微相研究和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树恒;松辽盆地泰康地区中部组合沉积微相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3 许国民;沈84—安12块S_3~4段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王继平;新民油田沉积微相及流动单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5 吴小斌;姬塬地区长4+5油藏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葛政俊;民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剩余油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刘学刚;安塞油田王窑西南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张宇;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头组沉积微相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杨君;束鹿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雷露;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董树合;因层而异 分层开发[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罗劲;江汉勘探获得两个新发现三个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张明春;鄂尔多斯地下水形成条件有新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4 李新颜 黄毅;走精确勘探之路[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胡宗全;完成塔里木盆地野外地质考察[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李新颜 黄毅 黄华;老区有了新作为[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记者 刘国安通讯员 杨志梅;羊二庄油田采收率高达50%[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李莉;塔河地区奥陶系层序重排[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9 张国力 薛燕;精雕细刻:薄差层交优质答卷[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胡涛;老井区的“华丽转身”[N];中国石化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