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地震前低频波的实验研究
【摘要】:正 大多数地震前并没有前震,这就给中短期地震活动性分析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震前平静”尽管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但是震前是否真的“平静”?许多长周期事件的记录告诉我们,震前其实并不“平静”。“平静”只是地面上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表象。震前长周期波的存在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理论和观测资料所证实。在理论方面,断裂预扩展、慢地震、狭义成核理论、微破裂集结理论以及流体的作用等均证实地震前会有长周期事件产生。而在观测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地震前长周期波的存在。其中包括断层的震前蠕动、震前极低频电磁异常、矿震前井下低频振动、沙土层形变和强地震前兆次声波等等。为了研究地震前是否有长周期波的存在以及长周期波能否透射到空气中形成次声波,我们进行了几项实验。一是声波的透射实验,二是岩石破裂实验,另外还比较了不同激发源产生的波。声波透射实验是把
|
|
|
|
1 |
金维权;;旧金山市进行地震演习[J];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07期 |
2 |
;地震消息[J];国际地震动态;1990年06期 |
3 |
张创军;邵辉成;孙寿安;路小建;;强地震前乾陵台地倾斜短临暂态异常图像特征研究[J];高原地震;2010年02期 |
4 |
董安祥;中国强地震的小波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
5 |
张肇诚;加强地震综合观测和综合分析预报[J];地震;1984年03期 |
6 |
王阜;;地震发生的随机模型[J];世界地震工程;1986年02期 |
7 |
董泰;;《地震实验场与地震预报译文集》即将出版欢迎订阅[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07期 |
8 |
蒋金锐,酉星;超强地震起因的研究[J];国外科技动态;1995年11期 |
9 |
秦保燕,汪进,姚立珣,徐纪人,李亚荣;由调制小震法初探中、强地震时空强预报[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6年04期 |
10 |
曹新来,边庆凯;华北地区强地震前地下水动态的重现性异常[J];地震学报;2004年S1期 |
11 |
牛安福,张晶,吉平;强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响应[J];内陆地震;2005年01期 |
12 |
周翠英,魏光兴,赵兴兰;山东中、强地震前近场与远场地震活动性异常的某些差异[J];地震研究;1987年01期 |
13 |
李钦祖,于利民,王吉易,万迪 ,陈绍绪;中国大陆强地震的成组活动和概率预报[J];地震研究;1995年01期 |
14 |
白启圣,王之佩;甘肃天水地区1654年罗家堡7 1/2级地震构造背景的初步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1984年01期 |
15 |
杜学彬;马占虎;叶青;谭大诚;陈军营;;与强地震有关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1期 |
16 |
牛安福;吉平;闫伟;李晓帆;;我国大陆6级地震平静后首次强地震的短期预测实验[J];中国地震;2008年01期 |
17 |
杜学彬;;在地震预报中的两类视电阻率变化[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10期 |
18 |
陆明勇,杨凌,杨立明;台湾地区强地震活动特性及其解释[J];西北地震学报;2000年04期 |
19 |
杜学彬;李宁;叶青;马占虎;闫睿;;强地震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
20 |
;强地震后为什么会发生强余震[J];社区;2008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