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隆地震反射特征
【摘要】:正 陆隆是指大陆坡和深海平原之间坡度平缓的沉积体,也称为大陆基或大陆裙。地貌学上属于大陆坡的二级地貌单元,以其平缓的坡度区别于深海平原和大陆坡的其他二级地貌单元。陆隆沉积体的沉积物主要来源是陆源碎屑物质,大陆架或大陆坟堆积物滑坡和滑塌,形成重力流,将大量沉积物搬运至大陆坡脚。因此,陆隆沉积物多以重力流(包括浊流、碎屑流等)和等深流沉积为主。由于陆隆位于大陆坡和深海平原的交界处,以陆源碎属来源为主,其形成和沉积演化对研究大陆架、大陆坡和海盆的构造变动和沉积演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德合作项目“南海地球研究”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中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和重大资源的关键问题”所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陆隆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
|
|
|
1 |
方文东,施平,毛庆文,甘子钧;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变化的定点观测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5期 |
2 |
林长松;高金耀;虞夏军;叶芳;谭勇华;;南海北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4期 |
3 |
郭朴;方文东;甘子钧;陈荣裕;龙小敏;;南海北部大陆坡区的内潮特征[J];科学通报;2006年S3期 |
4 |
杨金湘;林新油;万振文;;南海北部陆架碳循环模式的建立——水动力模式部分[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5 |
杨庆轩;梁鑫峰;田纪伟;康建军;;南海北部海流观测结果及其谱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8年06期 |
6 |
叶冬;王瑞文;;基于集合同化方法的南海北部最优观测实验[J];海洋通报;2011年03期 |
7 |
陈俊仁,郑祥民;南海北部内陆架沉积物来源及控制因素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5年05期 |
8 |
刘建华;南海北部大陆坡-深海盆过渡区的地壳性质[J];热带海洋学报;1993年02期 |
9 |
冯文科,石要红,陈玲辉;南海北部外陆架和上陆坡海底滑坡稳定性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4年02期 |
10 |
魏国彦,李孟扬,段威武,陈超云,汪中和;南海东北部末次冰期—全新世古海洋学[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03期 |
11 |
刘秦玉,贾英来,杨海军,刘征;南海北部海面高度季节变化的机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S1期 |
12 |
唐世林;陈楚群;詹海刚;许大志;刘大召;;南海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J];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01期 |
13 |
蒋国荣;郝少东;杜涛;李利洋;;南海北部温跃层逐月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11年03期 |
14 |
冯文科,鲍才旺,陈俊仁,赵希涛;南海北部海底地貌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2年04期 |
15 |
陈特固;黄耀香;;南海北部冬季海温与广东省前汛期降水的关系[J];海洋通报;1983年02期 |
16 |
刘以宣,卓家伦;从南海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试论该区地质环境稳定性[J];热带海洋学报;1984年03期 |
17 |
管秉贤;南海北部冬季逆风海流的一些时空分布特征[J];海洋与湖沼;1985年06期 |
18 |
李凤岐;苏育嵩;范立群;;南海北部海区水团的判别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1987年03期 |
19 |
吴正,廖秉良,金志敏,冯文科;晚更新世末期南海北部陆架的古地理探讨[J];地理学报;1993年06期 |
20 |
黄宝琦,翦知湣,赵泉鸿,汪品先;晚上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深部水团演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