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施锦刘耀炜  
【摘要】:正岩石圈内的流体通道共有7种不同的类型,其中:①穿入地幔的深大断裂;②大陆岩石圈中的部分熔融,如底侵作用和重熔作用等;③中地壳二次重熔形成的低速高导层,是强震孕育区内常见的三种类型.对岩石圈内流体通道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全球流体通道网的基础之上.软流圈中的流体可以沿构造破碎带进入岩石圈中,对岩石圈内流体通道的形成演化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使岩石圈内的流体通道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电性特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锦;刘耀炜;;岩石圈内流体通道形成过程中某些问题的讨论[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耀炜;施锦;;岩石圈流体通道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意义[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毛桐恩;刘占坡;;岩石圈壳-幔组合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效应[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董刚;于陆军;范宝春;;脉冲爆轰发动机喷管出口外流场的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郭华春;钟莉;;与深部碰撞作用伴生的浅部伸展现象成因探讨[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6 王良书;刘绍文;李成;张鹏;米宁;钟锴;;岩石圈流变学结构不均一性与大陆动力学[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郭增建;秦保燕;杨国军;刘武英;陈家超;;我国沿海地区地震问题的讨论[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陈雪;林进峰;;南海中央海盆的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年代的分析[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白武明;;华北地区地震迁移和构造过程初探[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10 张向宇;吴健生;;南海北部地区地壳上部密度横向变化和地壳均衡响应[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小军;SU-8微纳米流体通道制作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蒲娟;近场纺丝制备聚合物微/纳米纤维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黄华;基于光流体技术的生物医学微流体芯片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从权;微散热器流体通道结构参数对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牟薇;热传导对微型错流换热器换热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陈志军;炼油厂含油污水聚结分离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王阳华;基于传热反问题的二维冷却通道优化[D];重庆大学;2012年
5 陈凌之;基于嵌入式碳纳米管的悬臂梁生物检测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雪亭;实时PCR聚合物芯片的总体结构和控制电路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7 余梦洁;微爆破预处理对落叶松木材干燥及脱脂效果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庄蒙蒙;离子风空气加速器流场的PIV技术研究及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学敏;基于气动混合的快速微流控DNA阵列杂交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颖;步进电机驱动无阀计量泵问世[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2 杨悦 汤涵 令狐昌黎 刘东旭 译;欧盟医疗器械警戒系统指南(四)[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徐玢;体验世界的“落差”[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