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地震应力场与断层面解

蔡永恩  王仁  
【摘要】:正在地震学中,震源力学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课题之一.地震从力学上可以视为震源区介质突然失稳,从而导致震前所积累的弹性应变能迅速释放的过程.为了从理论上认识地震,对由于断层活动而产生的构造地震,人们把它简化成弹性位错模型,用它来探讨地震所产生的位移场特征.这种模型一般不考虑震前初始应力场.为了了解地震时震源的情况,人们通过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数据,来研究和确定震源的几何形状和力学特征以及破裂过程.P波初动方向已经被广泛地用来研究地震断层参数和震源应力场方向.这种方法只有当震源不存在断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强;;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2 ;一次并不意外的大地震——海地地震的警示[J];西南民兵;2010年02期
3 ;部分国外最新期刊中与地球物理有关的题录[J];油气地球物理;2011年03期
4 ;奇闻 印度强震出奇事[J];大众标准化;2001年09期
5 Gavin P Hayes;Paul S Earle;Harley MBenz;David J Wald;Richard W Briggs;左玉玲;;动态88小时: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对2011年3月11日M_W9.0日本地震的响应[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8期
6 ;地震预报:几十秒救命时间速报[J];黄金时代;2009年09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永恩;王仁;;地震应力场与断层面解[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高原;Stuart Crampin;;地壳应力监控站与地震应力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姚振兴;D.V.Helmberger;;确定地震断层面解的地震波波形反演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4 姚振兴;郑天愉;曹柏如;王凯;;用P波资料测定震源过程的人机交互系统[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马淑田;姚振兴;纪晨;;用面波波形和P波初动资料反演中小地震的断层面解[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盛书中;万永革;;2011年日本Mw 9.0级大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钦祖;B.A.Bolt;;关于中国大陆地震比圣安德列斯断层地震复杂的震源机制证据[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臧绍先;袁建新;李安奕;赵明;;小笠原俯冲带的深部震源参数及深部形变[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张之立;李钦祖;谷继成;靳雅敏;杨懋源;刘万琴;;唐山地震的破裂过程及其力学分析[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10 滕吉文;魏斯禹;孙克忠;薛长顺;;我国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特性[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7)[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地震破裂过程反演及其在大地震应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
2 肖柏勋;高模式瑞雷面波及其正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3 孙沛勇;基于波动理论的复杂地质构造地震数据成像[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王海云;近场强地震动预测的有限断层震源模型[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5 赵景霞;三维并行合成震源记录叠前深度偏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冬丽;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7 马超;基于星载D-INSAR技术的地表同震形变及震源特征参数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8 岳延波;渤海湾盆地月海合作区块地震高分辨率处理与解释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郝敏;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及地震动破坏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张庆淮;桩海地区地震采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辉;地震应力触发模型在新疆地区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9年
2 姜伟才;地震勘探震源的激发机制及应用效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李振;汶川8.0级地震断层摩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4 李智蓉;潮汐对大震的触发作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5 郭飚;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地震定位与地震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6 段如泰;基于地震定位方法速度提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姚刚;基于波动理论的观测系统评价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刘畅;基于TMS320VC5509A的数字遥爆系统基带部分软硬件实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武银婷;零偏VSP衰减特性Q值正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常莹;基于断层破裂过程分解法模拟近断层宽频地震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新龙 通讯员 任宪友 实习生 杨玉玲;地震应力向日本南部传输[N];湖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莉;五问海地地震 专家全面解读[N];科技日报;2010年
3 张光铁;寻找阻止地球“错位”的钥匙[N];中国矿业报;2008年
4 盘锦市地震局;我市无地震异常反应 市民可安心生产生活[N];盘锦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任超然;打探地震的秘密[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孟凡君;探寻地球深处的秘密[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孟可;可控震源长寿的奥秘[N];中国石油报;2004年
8 郭培兰;地震的几个概念[N];广西日报;2000年
9 周杰;微地震监测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王丹红;美科学家用GPS锁定地震风险带[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