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南海东部海盆多波束数据处理及其构造意义

李家彪  金翔龙  高金耀  
【摘要】:正南海是东亚大陆边缘洋陆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新生代又经历了陆壳裂解、洋壳形成的构造演化历史.作为西太平洋边缘中一个大型的边缘海,南海内部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多次、多方向扩张的构造演化记录,被认为是边缘海研究的理想场所.自70年代以后,南海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并对南海的形成演化已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观点.其中南海东部海盆扩张模式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南海晚期扩张的方向上,其关键区域为东部海盆的中央区.1.数据获取与处理1999年11月8日至2000年1月19日利用“大洋一号”船在南海117°E以东、吕宋岛以西、12°~22°N区域进行了全覆盖多波束调查,测线总长约2.5×10~4km,覆盖面积约20×10~4km~2.测量采用SeaBeam2112深水多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冰,张富元,章伟艳,金海燕,吴必豪;应用沉积物酸解烃指示南海东部油气潜力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6期
2 高金耀,金翔龙,吴自银;多波束数据的海底数字地形模型构建[J];海洋通报;2003年01期
3 曹源;;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中的CUBE算法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8期
4 杨群慧,林振宏,张富元,林晓彤,季福武;南海东部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5 张霄宇,张富元,章伟艳;南海东部柱样沉积物锶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6期
6 张富元,章伟艳,张德玉,辛春英,孟翊,陈荣华;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4年05期
7 孙岚;刘雁春;李明叁;;基于多波束数据的海底地形建模技术[J];海洋测绘;2009年01期
8 熊传梁;王琪;李明叁;;多波束测深数据确定声速剖面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09年03期
9 年永吉;;南海东部平台场址和管道路由调查的认识[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10 ;简讯[J];海洋信息;1997年04期
11 高金耀,方银霞,徐赛英;原始多波束数据的格式转换与统一[J];海洋通报;2002年06期
12 李振君,李晓玲;南海东部油田高产稳产开发实践[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年02期
13 季福武,林振宏,杨群慧,时振波;南海东部表层沉积物中轻矿物分布与来源[J];海洋科学;2004年02期
14 杨群慧,林振宏,张富元,周怀阳;南海东部表层沉积物中普通角闪石和磁铁矿的特征及其成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2期
15 王德刚;叶银灿;丁维凤;;基于GIS的多波束和浅地层剖面数据集成技术研究[J];海洋通报;2009年01期
16 曹鸿博;张立华;肖振坤;赵巍;;基于海量多波束数据的海底DEM简化精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S1期
17 李守军;吴自银;;基于总传播误差法构建海底地形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8 陈绍勇,林植青,郑建禄,陈钧铭;珠江口以东陆架沉积物U、Th的分布[J];热带海洋学报;1989年01期
19 吴自银,金翔龙,郑玉龙,李家彪,余平;多波束测深边缘波束误差的综合校正[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4期
20 章伟艳;张富元;章伟德;卢冰;杨克红;赵国军;;南海东部69柱粒度分维指标与气候代用指标的分形比较及其意义[J];沉积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彪;金翔龙;高金耀;;南海东部海盆多波束数据处理及其构造意义[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方银霞;高金耀;金翔龙;;原始多波束数据的处理与提取[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章伟艳;张富元;章伟德;胡光道;卢冰;;南海东部69柱粒度分维值与气候代用指标的分形比较及其意义[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关永贤;;海量多波束数据的网格化技术[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金翔龙;高金耀;李家彪;;我国多波束数据综合处理成图技术的现状和对策[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春修;;东海到南海东部地区陆缘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条件差异分析[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孙岚;刘雁春;陆秀平;欧阳永忠;李明叁;许家琨;;利用CUBE算法处理多波束测深数据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岚;刘雁春;陆秀平;欧阳永忠;李明叁;许家琨;;利用CUBE算法处理多波束测深数据研究[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谭良;汪劲松;张黎明;;SeaBat8101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内陆河中的应用[A];经天纬地——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十九次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5年
10 韩磊;汤文钰;;浅谈渤海超大型航路多波束扫测数据内业处理难点及其解决方法[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向红;多波束条带测深系统数据后置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姜小俊;海底浅层声学探测空间数据集成与融合模型及GIS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阳凡林;多波束和侧扫声纳数据融合及其在海底底质分类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翠霞;基于多波束数据的数字海底地形地貌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陆俊;多波束系统在水下探测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陈义兰;基于多波束数据的东海陆坡区地形分类[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年
4 宋玲玲;多波束测量数据预处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程永寿;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王海琦;南海东部低孔渗砂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王玉鹏;多波束测深系统数字海图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马建林;基于多波束和ArcGIS的数字海底地形研究及其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9 姜倩方;多波束条带测深仪数据后处理及专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马纯芳;基于MapObjects的海底地形地貌成图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晶 刘三琴 李卓华 贝馨梅 庄正兴 通讯员 曾令华;4.6亿!省道盐南线昨起改造[N];南方日报;2006年
2 王晓晴;赤湾:激活南海东部油田开发[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刘三琴;新公交IC卡下月启用[N];南方日报;2005年
4 佛山日报记者陈群逸 通讯员 梁红萍;大沥:崛起的南海东部中轴副中心[N];佛山日报;2011年
5 刘三琴;一桥飞架 天堑变通途[N];南方日报;2006年
6 记者 潘虹通讯员 徐海;中科院开展远海观测预报模式项目海上调查[N];中国海洋报;2008年
7 记者 周勇刚;中海油“握手”美国丹文能源[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王君霞 黄逊 盖勇;南海油田最大一次原油明水鉴定顺利完成[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9 佛山日报记者 陈逸群 通讯员 梁江萍;南联北拓 借势沥桂一体化[N];佛山日报;2011年
10 ;广佛客运统一票价统一标识[N];南方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