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暴和亚暴的物理预报模式
【摘要】:正磁层亚暴和磁暴是地球磁层动力学演化中两个重要的过程,是磁层系统中能量转化的过程.通过磁暴和亚暴过程,导致由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层并被储存着的电磁能量爆发性地耗散于近地空间环境中,导致地球同步轨道区域及辐射带的高能粒子通量的剧烈增高、高纬高能粒子沉降、高纬电离层焦耳加热,对电离层、高层大气也具有显著的扰动作用.磁暴、亚暴对地球空间环境的这种灾害性影响可导致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各类航天器的电子仪器故障甚至失去地面联系.因此,对磁暴、亚暴的预报不仅是空间科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它也是空间环境预报的一个关键环节.磁层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空间结构的电磁动力学系统,随太阳风条件而发生动态变化.太阳风与磁层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太阳风磁场与地磁场在磁层顶边界层处的磁场重联过程),形成电动机效应,为磁层系统
|
|
|
|
1 |
刘长发,刘春节,杨友华,汪阳;南极中山站与北京地磁中心台1991年3月24日磁暴的变化特征[J];极地研究;1996年01期 |
2 |
张一方;磁暴非线性起源的四种孤子机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3 |
高玉芬;强烈地磁扰动的危害[J];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11期 |
4 |
谭子勋,黄信榆;1982年9月4日耀斑的电离层效应[J];空间科学学报;1985年03期 |
5 |
李利斌,吴振华,王炳康;武昌地区急始型磁暴期间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变化[J];空间科学学报;1996年02期 |
6 |
王亶文;对地磁九倍法的思考[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年02期 |
7 |
陈绍明,赵英萍,杜锡武,谢美娟;利用磁暴预报地震的研究[J];地震;1998年S1期 |
8 |
沈长寿,资民筠,吴健,索玉成,高玉芬;磁暴期内夜间h’F的突增现象[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2期 |
9 |
王亶文;2000年7月空间天气大事件对地磁场的影响[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
10 |
;观察磁暴[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0年09期 |
11 |
刘绍亮,李立文;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与磁暴关系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
12 |
马淑英,徐继生,雷源汉,梁百先;1986年2月强磁暴对中低纬VHF电波闪烁影响的初步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3期 |
13 |
赵东坡,陈智勇,徐东红,田树德;地震电磁辐射电极法干扰因素的讨论[J];华北地震科学;1995年01期 |
14 |
沈宗丕,徐道一;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对全球MS≥7.5大地震的预报效果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1996年03期 |
15 |
高玉芬,张秀玲;行星际南向磁场事件与强磁暴[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
16 |
刘朝阳;一九二四年以来青岛观象台所记录之磁暴(英文)[J];物理学报;1936年02期 |
17 |
蒋和荣,杨美华,刘玉玲,王焕芳;1958年7月8日磁暴的电离层响应[J];空间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
18 |
张苏平,郑卫平,郭新铎,李晓峰;中国西部地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和磁暴与中强地震的关系[J];西北地震学报;1995年03期 |
19 |
曾小苹,林云芳,陆晨,冯忠孝,郭启华,王碧泉;图象识别法在磁暴预报中的应用[J];空间科学学报;1984年01期 |
20 |
宇行;;用雷达预测磁暴[J];北京工人;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