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志张先康杨健嘉世旭赖晓玲段永红  
【摘要】:正深地震测深观测资料通常用直角坐标下的三分量接收:即沿测线X、垂直测线Y和铅直方向Z.对于P波由于其振动是沿射线方向,在出射角较小的情况下,z分量记录了绝大部分地震信息.而在同样情况下S波的信息则主要被分别记录在X和Y两个分量中.研究表明地壳介质广泛存在着各向异性,S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产生偏振和分裂,振动矢量方向随偏振方向而变化.我们在分析S波记录截面提取震相时往往只能取X或Y方向记录,这样实际上没有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爆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传镇;S波分裂研究与地震前兆探索[J];地震;1990年05期
2 陈九辉,刘启元,李顺成,郭飙,赖院根;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块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3 唐杰;;陆上水体激发的大容量气枪震源特性研究[J];中国地震;2010年04期
4 周春喜;海上爆破与天然地震的记录差异[J];地震;1983年05期
5 许健生;;远震S波前驱震相的成因[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3年03期
6 田子奇;时间域VSP资料的波场分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S2期
7 马德堂,朱光明;弹性波波场P波和S波分解的数值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05期
8 叶建庆;苏金蓉;陈慧;;汶川8.0级地震动卓越周期分析[J];地震研究;2008年S1期
9 韩忠民;金正燮;朴杰;毕永强;;P与S波短周期面波参数计算[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10 M.Graziella Kirtland Grech;高毅林;陈洪丽;;应用P波与S波资料在各向异性介质中进行构造成像的对比[J];国外油气勘探;2000年04期
11 ThomasM.Daley ,李海峰 ,代东;用于同步激发P波和S波井间地震采集的环形振动器震源[J];物探装备;2004年02期
12 裴顺平;苏金蓉;高星;赵俊猛;刘宏兵;;日本上地壳S波衰减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13 姚陈;穿透裂隙介质远震PS波的分裂[J];中国地震;1989年01期
14 A.H.Balch;P-S波转换反射波叠前偏移的极性变化校正[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1期
15 T.Klimentos;P波与S波衰减法有助于从油水中区分气和凝析物[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6期
16 毛玉仙;;国际地磁参考场的计算[J];铀矿地质;1992年01期
17 吴志高;;一个基于Web的三维地震测区Line/CDP与大地坐标互换工具[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1999年03期
18 胡星星;滕云田;周鹤鸣;朱荣;刘高川;;基于MEMS传感器的月震计安装水平和定向方案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5期
19 贾素娟,鄢家全;青藏高原地区的P、S波与上地幔性质[J];地震研究;1984年01期
20 Mrinal K.Sen ,徐雷呜;电阻率测深资料的非线性反演[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廉萍;刘洪;;适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的地震走时李代数积分算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2 杨外名;杨学立;刘文忠;;寒区电法、电磁法物探找水[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3 石秀林;孙建国;;二维不均匀介质中的厄米高斯波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洪学海;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S波品质因子三维层析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2 蒋丽丽;面向地质条件的贴体网格生成技术[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建中;三维TI介质中P波NMO速度及VSP走时联合反演[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4 阮爱国;地壳介质弹性、电性各向异性理论及对地震过程的联合解释[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5 杨选辉;非稳态非线性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在地震资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6 贺传松;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洁美;基于斜对称轴结构的差容式力平衡地震计的研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2 李翔;基于复杂地表波场延拓的静校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华;复杂地表条件下弹性波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瞿辰;中国及相邻陆域海域分区高分辩率面波频散层析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5 顾观文;电阻率/激电测深二维人机交互正演模拟及电阻率测深二维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徐光晶;用地磁台站资料探测华北地区地幔电性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7 蒋伟进;首都圈部分台站的场地因子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8 李磊;二维密度界面遗传反演方法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李广场;有限差分法探地雷达波动方程偏移[D];河海大学;2004年
10 姜彦南;三维非地震数据体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