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区电离层F区大尺度不规则结构的EISCAT雷达观测
【摘要】:正在极区,电离层与磁层紧密耦合,并受太阳风与行星际磁场IMF的直接控制.在太阳辐射、高度可变的磁层对流电场与源自磁层不同区域的粒子沉降,以及热层风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高纬电离层等离子体密度具有极为不规则的时空结构.近十余年来,卫星当地测量与地面雷达等测量,揭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F区大尺度不规则结构,如极盖区行进电离补片,极光椭圆区及椭圆边界沿磁力线延伸的电离斑块,亚极光椭圆电离斑块,以及电离槽与空洞等等.对不同类型结构的形成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多种可能的机制,并开展了模拟研究.某些问题尚悬而未解,成为电离层一热层系统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Schunk et al.,1996).
|
|
|
|
1 |
雷源汉,金延,朱崇灿,叶冬英;中低纬F区E×B不稳定性的线性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96年03期 |
2 |
陈仲生,詹成初,丁凯;极区F层不规则结构的分形模型[J];空间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
3 |
张天华,肖佐;中、低纬度地区电离层不同层结间的耦合对夜晚F区不规则结构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5期 |
4 |
肖佐,张天华;扩展F全球分布特点的理论分析[J];科学通报;2001年07期 |
5 |
马淑英,刘会欣,K.Schlegel;磁暴期间极光椭圆与极盖区电离层效应比较研究——F区负暴[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
6 |
马淑英,刘会欣,徐继生;暴时极光区热层大气焦耳加热与F区电离耗空的EISCAT雷达观测[J];空间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
7 |
张天华,萧佐;赤道地区和中纬度地区扩展F的特点和比较[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
8 |
陈仲生,马冠一;宇宙噪声的电离层闪烁与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结构参数[J];空间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
9 |
孙建宝;;汶川地震同震模型新解及震后InSAR观测和初步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6期 |
10 |
蔡红涛,马淑英,K.Schlegel;高纬电离层气候学特征研究——EISCAT雷达观测及与IRI模式的比较[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
11 |
梅冰;万卫星;;基于Millstone Hill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剖面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
12 |
;空间科学学报第27卷总目次2007年[J];空间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
13 |
罗伟华;徐继生;;积分电导率对广义R-T不稳定性的影响[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
14 |
甄卫民,刘瑞源;赤道电离层F区底部准正弦型不均匀体引起闪烁的数值模拟[J];空间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
15 |
;台湾加强气象与地震测报工作[J];厦门科技;1994年01期 |
16 |
郝好山,邢怀民;电离层中的物理过程[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年03期 |
17 |
蔡红涛;马淑英;;由非相干散射雷达数据重建极光沉降粒子能谱[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
18 |
陈廷娣;薛向辉;窦贤康;;合肥上空钠层夜间激光雷达观测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
19 |
王程功;杜爱民;洪明华;董爱英;魏勇;赵旭东;王秋军;;北京地区2005年Pc6脉动统计特征及其与TID的关系初探[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3期 |
20 |
刘鹏,刘会欣,K.Schlegel2,徐继生;EISCAT雷达观测到的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反常对流[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