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观测与研究
【摘要】:正鉴于强流星雨观测与研究在宇航安全、保持与改善航天器与地面站良好的通讯质量和太阳系演化等方面的重要性,也由于强流量雨有组织地系统地全球联测从未进行过,为此,我们与紫台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强流星雨联测与研究,而且直接参与国际联测。90年代以来,对可能会有反常爆发的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进行了全国联测,已取得90年代Swift-Tuttle彗星回归前后;Temple-Tuttle彗星和Giaeobini-Zinner彗星回归前夕的系统资料。我们还结合强流星雨的历史资料:1957~1997年我国北京等7站和90年代日本国分寺站电离层资料,开展
|
|
|
|
1 |
丁明德;;太阳低层大气中的磁重联[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04期 |
2 |
A.A.MARAKUSHEV;太阳系演化中的地球和月球起源(英文)[J];地学前缘;2002年03期 |
3 |
金文敬;第二次地球自转国际联测工作会议[J];天文学进展;1983年01期 |
4 |
陈寿元,刘培玉,杨志坚,王蕴珊;太阳系主要特征演化成因[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5 |
宣焕灿;太阳系演化学的进展[J];天文爱好者;1995年01期 |
6 |
何友文,马月华,徐品新;一九九八年狮子座强流星雨[J];电波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
7 |
陈向阳;;1990年7月19日-7月25日国际联测期间太阳活动区的初步分析[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1年02期 |
8 |
杨志坚,陈寿元;行星自转速度演化成因研究[J];宁夏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9 |
聂清香;杨远玲;吴晓梅;;太阳系的边陲——柯依柏带[J];自然杂志;2006年02期 |
10 |
职颖法;太阳系演化新说——循环日曝说[J];大自然探索;1988年03期 |
11 |
应晓,侯金良,傅承启;太阳附近恒星的空间分布[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8年00期 |
12 |
职颖法;;外行星轨道与地史灾变吻合[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9年00期 |
13 |
陈道汉,杨修义,武志贤,蒋世仰;天王星环的发现及其挑战[J];自然杂志;1978年01期 |
14 |
黄永明;;23年再会土星[J];科学世界;2004年07期 |
15 |
;科学短信[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8年02期 |
16 |
苗永瑞;宋金安;郑恒秋;向华荣;;陕西天文台时钟的国际比对试验[J];时间频率学报;1981年01期 |
17 |
职颖法;力源是揭示宇宙演变宏谜的钥匙——循环日爆说的新宇宙观之纲[J];大自然探索;1992年01期 |
18 |
宋金安;王宏远;;三站时差法荧光屏卫星(714MHz)定位及时刻同步[J];时间频率学报;1984年02期 |
19 |
董昭秦;黄沅与他的《宇宙论》[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20 |
宋金安;罗定昌;;直播卫星(714MHz)信号至两地面站传播时延差的测定[J];时间频率学报;198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