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地震目录中识别前震余震形成地震序列的单键群方法

周蕙兰  刘振  
【摘要】:正以引入时间因子的时空单键群(SLC:Single Link Cluster)分析方法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从地震目录中识别前震余震和建立地震序列目录的方法。对任意地震目录,根据震级-频率关系检验其完备性,确定可以使用的地震震级下限Mo,然后对震级大于或等于Mo的地震作四维(震源空间位置和发震时间)SLC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振声,肖丽珠,曹克信;海原5.5级地震序列活动特点[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S1期
2 韩志军,周成虎,裴韬,汪闽,秦承志,蔡强;地震序列提取的时空耦合距离方法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2年06期
3 冯浩;高艳玲;;全球大地震及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2006年4~6月)[J];地震;2006年04期
4 ;地震目录(1988年9—11月)[J];地震学报;1989年02期
5 李金波,马志峰;CATMANA.EXE软件使用的前提条件及实现程序[J];华北地震科学;1997年04期
6 胡新亮;在BASIC环境下直接从dBASE数据库中挑选地震目录[J];山西地震;1988年03期
7 ;华南地区地震目录(M_L≥3.0,2002年4~6月)[J];华南地震;2002年03期
8 ;华南地区M_L≥3.0级地震目录(2004-01~2004-03)[J];华南地震;2004年02期
9 岩田贵树;中西一郎;董书香;孟娣;;长野县松代地区地球潮汐与地震的关系[J];世界地震译丛;1999年05期
10 ;华南地区地震目录(M_L≥3.0,2004-07~2004-09)[J];华南地震;2004年04期
11 ;山西省各地区五级以上地震目录[J];山西地震;1977年02期
12 本刊编辑部;“1980—1984年新疆地震目录”即将出版[J];内陆地震;1990年01期
13 杨成荣!中国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地区大震速报和地震目录的回顾与探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0年03期
14 李圣强,李闽峰,王斌;通用地震目录转换及打印程序的设计与实现[J];华北地震科学;2004年02期
15 郭履灿;高建国;;公元前426年至公元1980年全球八级以上地震目录的编制(摘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1年03期
16 陈兴东;;一种检索不规则区域内地震目录的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2年03期
17 陈龙生,陈棋福,陈凌陈;中国大陆与香港及周围地区的地震目录完全性分析[J];中国地震;1997年04期
18 秦乃岗;刘特培;;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序列的一些特征[J];华南地震;2005年04期
19 J.Sólnes;B.Halldórsson;孙清杰;;合成地震目录的生成:应用于地震灾害及危险性的评估[J];世界地震译丛;1997年04期
20 高立新;;汶川8.0级地震前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异常[J];国际地震动态;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蕙兰;刘振;;从地震目录中识别前震余震形成地震序列的单键群方法[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广伟;雷建设;;2011年盈江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季颖;陈颙;;从地震目录重建复杂系统的动力学特征[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4 马延路;周蕙兰;;用SLC方法研究中国及邻区的地震序列[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李忠华;苏有锦;蔡明军;张俊伟;刘祖荫;;云南地区震源破裂长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6 王长在;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2010年玉树地震序列双差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钦祖;于利民;刁桂苓;孙佩卿;陈敬伟;;“板内地震序列与板缘地震序列的特征差异”课题进展[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8 姜明明;周仕勇;;多维应力释放地震危险性统计模型的原理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宝君;高双玲;李英波;崔东源;石磊;;MAPSIS软件拓展应用实例[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郑钊;周仕勇;;对理论地震目录及华北地震目录的AMR检验[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华卫;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定标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2 王勤彩;地壳散射系数层析成像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3 任雪梅;地震区划中b值统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吴绍春;地震预报中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5 丁文胜;下承式刚架系杆拱桥的抗震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皇甫岗;云南地震活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李闽峰;震害预测快速服务平台的模型与方法及一些相关理论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立新;用远震信息进行地震丛集精确定位——唐山地震序列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胡幸平;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动力学解释[D];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0年
3 林碧苍;昆仑山口西地震序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4 武敏捷;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地震序列及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6年
5 金晖;基于时变特性的动态震害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6 侯建民;网格计算平台的构建与地震信息网络发布系统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乔慧珍;地震视应力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孙莉;四川地区历史地震活动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煜敏;考虑强震序列作用的连梁装置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童蕾;地震灾害及决策的灰色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孜州1949-2010年地震目录(≥4.0)[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2 刘晨 林艳兴;专家谈如何度过“余震期”[N];陕西科技报;2008年
3 ;州地震局局长王学甫答记者问[N];民族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洁;“地震预测是巨大的挑战”[N];湖北日报;2007年
5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向朝阳 实习记者 张学锋;中央及境外媒体组团赴灾区采访[N];成都日报;2008年
6 ;安康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通知[N];安康日报;2008年
7 秦力勇马晓明;市区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市民不必惊慌[N];绵阳日报;2008年
8 记者 陈玉强 张云普 贡德银;大庆地区石油企业防震抗震生产平稳[N];中国石油报;2005年
9 ;能否利用潮汐预测地震[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张萍王向华;地震专家谈余震[N];四川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