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三维复杂介质中地震波传播与成象——快速单程算子及其应用

吴如山  
【摘要】:正地球介质具有多层次、多尺变的非均匀性,特别是在构造和动力活动区域及边界层区。在这种复杂介质中的波传播和成象对现有地球物理理论和技术是一种桃战。在许多情况下射线理论或其它高频渐近方法会碰到很多困难以致无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全波方程方法,如有限差分及有限元法,应用于此类问题所需要的计算量和机器内存常会远远超出目前计算机所能达到的水平。本报告将总结目前单向波(或单程波)快速传播理论和方法的进展。这种单向波方法填补了高频近似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华;;层析静校正方法在复杂地表静校正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年18期
2 李锰;杨峰;;断层结构非均匀性对地震活动性影响的细胞自动机模拟[J];地震学报;2011年05期
3 李少华;王彦宾;;松软覆盖层对隐伏断层带围陷波的影响研究[J];高原地震;2011年02期
4 黄志平;唐春安;马天辉;唐烈先;;卸载岩爆过程数值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5 邱玉荣;王晓青;郑友华;丁香;李智;;地震分布非均匀性指标K_(cv)值及其在亚洲大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2011年03期
6 李嫣;;隧道超前预测地震波伪谱法数值模拟[J];福建建设科技;2011年04期
7 胡元鑫;刘新荣;罗建华;张梁;葛华;;汶川震区地震动三维地形效应的谱元法模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祖丽菲亚·尼亚孜;买买提·伊布拉音;王爱倩;陶茂松;翟世龙;古丽娜·吐尔逊;阿依古丽.沙吾提;常金霞;;克孜尔水库跨断层形变变化速率的非均匀性特征分析[J];内陆地震;2011年02期
9 潘为山;;地球自由振荡的数值模拟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10 廖建平;王华忠;刘和秀;杨天春;王齐仁;刘新华;马在田;;精确的频率空间域黏声波有限差分数值模拟[J];物探与化探;2011年04期
11 陈琳荣;;地震中的震相分析[J];科技传播;2011年18期
12 龙桂华;赵宇波;赵家福;;地震波数值模拟中的最优Shannon奇异核褶积微分算子[J];地震学报;2011年05期
13 廉玉广;韩立国;;立陡状金属矿随机介质地震正演模拟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年04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如山;;三维复杂介质中地震波传播与成象——快速单程算子及其应用[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杨磊;陈勇;曹禹;杨孔庆;高亮;李幼铭;;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的Hamilton描述及模拟[A];Structure Preserv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3 裴正林;牟永光;;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小波多尺度自适应数值解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盖增喜;;用于区域震相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的P-SV波场连接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姚姚;;随机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及其在开发地震中的应用[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裴正林;牟永光;狄帮让;;地震波传播的小波表示及多尺度算法[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彦宾;陈晓非;;非均匀全地球模型地震波传播数值计算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谷志猛;王耿峰;李凯锋;马福诚;吴绳正;;海洋地震勘探与海洋测绘[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金城;李锐;刘菲;韩若飞;;在未知地质条件下反演远距离震源点位置的探索与实践[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三)——地球物理探测与应用[C];2007年
10 吴如山;安芸敬一;;地震波的多次散射和能量传递——散射效应和固有衰减的分离 Ⅱ.理论对兴都库什地区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8)[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清;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赵雪平;地震波传播性质及地震勘探弱信号的混沌振子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子顺;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梁正召;三维条件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及其数值试验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5 杨天鸿;岩石破裂过程渗透性质及其与应力耦合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1年
6 谭志宏;岩溶区隐伏空洞对路桥工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韩开锋;含分布裂缝岩石中弹性波传播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韩江涛;起伏地表三维电阻率法数值模拟与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邹冠贵;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及衰减特征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岳玉波;复杂介质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落;天津滨海软土地区地震频谱和场地动力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铭;地震波传播的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的吸收边界条件[D];同济大学;2004年
3 王立荣;复杂介质参数反演的小生境蚁群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卓旭炀;复杂场地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3年
5 王大伟;断层处地震波传播的弹性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马毅恒;地震波的Hamilton系统方法模拟[D];燕山大学;2012年
7 张明财;三维复杂介质中瑞雷面波传播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魏亦文;基于复杂介质最短路径射线追踪层析成像正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燕利芳;反射波层析成像的数值模拟及在西安地裂缝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李雪英;成象测井资料的裂缝自动识别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高萍 邓道静;油气勘探技术将有新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严建文 汪华南;基础研究破解复杂地质勘探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3 小科;科学家探地幔热柱[N];福建科技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宋振华;自主创新锻造“神通”[N];中国石化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