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J.Korsch
,A.Schfer
,罗延红;德国西南部穿越Saar-Nahe盆地华力西构造的DEKORP深地震反射剖面1C和9N的地质解释[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年03期 |
2 |
赵文津,D.纳尔逊,黄立言,L.布朗;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试验重大新发现[J];中国地质;1993年06期 |
3 |
王椿镛;邢台地震区地壳细结构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3年01期 |
4 |
梁慧云,张先康;各国地壳上地幔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与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年01期 |
5 |
吕庆田,侯增谦,赵金花,史大年,吴宣志,常印佛,裴荣富,黄东定,匡朝阳;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铜陵矿集区复杂地壳结构形态[J];中国科学D辑;2003年05期 |
6 |
赵文津,K.D.Nelson,高锐,L.D.Brown,车敬凯,M.L.Hauck,武长得,郭宗汾,卢德源,黄立言;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成果[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1期 |
7 |
车敬凯,K.D.Nelson,M.L.Hauck,郭景如,卢德源,武长得,L.D.Brown;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数据采集工作[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1期 |
8 |
朱介寿;;大陆及其边缘地震探测国际讨论会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03期 |
9 |
赵文津,K.D.Nelson,L.D.Brown,郭宗汾;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INDEPTH)概况[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1期 |
10 |
高锐,李秋生,赵越,张季生,管晔,白金,吴海,张栓宏,胡建民,李朋武,王海燕,贺日政;燕山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启动探测研究[J];地质通报;2002年12期 |
11 |
Jack Olivcr
,Richard W·Allmendinger
,欧庆贤;大陆基底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北美例子和在中国应用的可能[J];石油物探;1981年02期 |
12 |
高锐,车敬凯,郭景如;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INDEPTH合作研究小结[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6年02期 |
13 |
Klaus Holliger
,Simon L.Klemperer
,林云松;根据北海北部地区重力资料和深地震反射资料求得的莫霍面的比较[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0年01期 |
14 |
王椿镛,张先康,林中洋,李学清;束鹿断陷盆地及其邻近的地壳结构特征[J];地震学报;1994年04期 |
15 |
杨卓欣;张先康;嘉世旭;刘保金;酆少英;赵成斌;潘纪顺;;伽师强震群区震源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
16 |
刘金凯;匡朝阳;高锐;薛爱民;卢占武;侯贺晟;王海燕;;多金属成矿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处理技术实验研究——以庐枞矿集区为例[J];岩石学报;2010年09期 |
17 |
杨文采;用于岩石层调查的深地震反射[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年03期 |
18 |
刘葵;赵文津;江万;吴珍汉;;印度板块的北缘在哪里?[J];地质通报;2006年Z1期 |
19 |
刘保金;沈军;张先康;陈顒;方盛明;宋和平;酆少英;赵成斌;;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天山北缘乌鲁木齐坳陷地壳结构和构造[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20 |
V.V.Rao ;K.Sain ;V.G.Krishna;刘越;谢汝一;;多次覆盖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炮集产生的单边折射数据的模拟与反演:推导浅层速度结构的方法[J];世界地震译丛;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