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王丽华孙正江  
【摘要】:正岩石介电常数是岩石电性主要参数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不同含水量岩石样品介电常数随外电场频率(中、高频或超高频)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的实验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并给出了岩样介电常数ε与频率f的关系的经验公式。然而岩样介电常数随低频或超低频外电场频率变化的研究却很少有报道。随着交流电法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对岩石介电常数的研究就越加迫切。本实验正是研究不同含水量岩石样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苏庆新;低频下岩石的电学模型和介电频散的关系[J];测井技术;1999年02期
2 罗彬红;孟庆山;;碳酸盐岩介电常数研究[J];土工基础;2008年01期
3 王和文;孙树国;葛增超;;影响地质雷达探测效果的不利因素分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年05期
4 曹玉鹏;邓永锋;洪振舜;;高盐分环境下TDR测试高含水率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5 冯启宁,尚作源;超高频(UHF)范围内沉积岩的介电特性[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6 董延朋;孔祥春;;影响地质雷达工作的因素分析[J];物探装备;2007年02期
7 Mohamed Metwaly;Ahmed Ismail;Jun Matsushima;;评价影响地质雷达用于探测地雷可行性的几个因素(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7年03期
8 柯式镇;冯启宁;尚作源;;岩石介电常数自动测量系统[J];测井技术;1993年01期
9 成爱民;刘怀山;刘斌;尚应军;;西部地区近地表调查技术研究及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02期
10 杨锦舟;林楠;张海花;魏宝君;;相对介电常数对电磁波电阻率测量值的影响及校正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09年01期
11 林谦;高志宇;梁漫春;衣宏昌;;微波相移法测量煤炭水分的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12 D.C.Stewart;;300KHz~30MHz频率范围内浅层电磁测深成象:模型研究与典型系统评价[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3期
13 张美玲,王艳,孙宏智;利用相位差与电阻率曲线反演介电常数的方法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年03期
14 孙玉红;王建功;高淑梅;鞠江慧;骆青华;;介电测井在二连地区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6年02期
15 唐炼,韩有信,张守谦,康国军,陈森鑫,佟文琪;高频段岩石介电频散现象的实验研究[J];石油物探;1995年03期
16 宋劲,吴燕清,胡运兵,康厚清;探地雷达探测隐伏岩溶的可行性与实例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17 柯式镇,代诗华,孙德杰,姬嘉奇;电磁波测井计算介电常数算法比较研究[J];测井技术;2005年05期
18 张高玖;刘庆宏;;新庄稠油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3期
19 ;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分析标准岩石样品[J];世界核地质科学;1973年02期
20 郭铁拴;静围压下岩石纵波速的变化和各向异性[J];地震;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华;孙正江;;岩石样品介电常数随外电场频率变化的研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王丽华;孙正江;;岩石样品破裂过程中的介电常数[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陈仁朋;许伟;陈云敏;;时域反射法测试污染土的含水量[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苏庆新;冯启宁;尚作源;谢然红;;电极极化及测量方式对湿岩样介电频散影响的实验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妙月;底青云;许琨;王若;;利用CSAMT资料同时重构1-D介电常数、导磁率和电阻率三个电性参数的像[A];“庆贺郭宗汾教授八十寿辰”暨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康俊佐;杨善德;;顾及介电常数非均质性的VIKIZ资料的二维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世艳;周启友;杨磊;;电容在土壤含水量测定中的有效性[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孙正江;王丽华;张星;黄腾浪;王道余;;岩样电阻率随电场频率的变化[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刘曼芬;冯庆国;刘迎春;董庆德;王秀江;杨善德;;高频电磁波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论研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刘勇;;地质雷达技术在桩孔底岩溶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俊佐;阵列传播电阻率测井资料反演方法与仪器优化组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帮兵;基于双频极化雷达技术的东南极冰盖内部结构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吴丰收;混凝土探测中探地雷达方法技术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玉岩;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在浅覆盖区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靖;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冻土物质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王齐仁;隧道地质灾害超前探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祁昌实;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及其在华南古元古代变质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李杰;Re-Os同位素的MC-ICPMS分析测试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峨眉山二叠纪苦橄岩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9 李建康;川西典型伟晶岩型矿床的形成机理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袁洪林;溶液进样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俊军;开口同轴法测试岩石电性参数的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辜志刚;复电阻率测井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冲;微晶白云母高温结构变化及其对介电性能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郑圣谈;高频电磁场模拟及其反演[D];吉林大学;2007年
5 周新鹏;岩石声电参数测量方法与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庆伟;有耗色散地质介质中的GPR脉冲传播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牧男;宽频带电磁探测中一维频散介质响应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詹碧娟;高分辨率幅相感应测井关键理论研究及接收电路改进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丁敬海;华夏地块下三叠统岩石重磁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徐方友;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高频电磁波测井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陈青通讯员 孟公建;测井数字岩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郭久辉 李国伟;河南云台山发现34亿年前岩层[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记者 宋晓梦;北方化石岩石标本库一期建设完成[N];光明日报;2001年
4 记者 郗永年;中国发现三十六亿年前古地壳残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本报记者 苏琳;打开探寻地球深处的窗口[N];经济日报;2009年
6 王胜;地震数据高频恢复的新方法[N];中国矿业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