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岩石圈瑞雷波三维速度结构与沉积盆地
【摘要】:正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新生界沉积所覆盖的我国西北各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柴达木盆地、伊宁(犁)盆地和其邻近地带的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特征与分区,从而探讨其油气远景。为此,使用了一种测量面波频散信号的新技术,即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台网的中长周期
|
|
|
|
1 |
赵文津;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的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8期 |
2 |
王德潜;;中比合作开展中国西北地区第四纪黄土堆积研究[J];陕西地质;1993年01期 |
3 |
胡式之;;中国西北地区的梭梭荒漠[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3年Z1期 |
4 |
康建成;西北地区晚第四纪黄土地层与环境[J];干旱区地理;1992年04期 |
5 |
王鹏祥;杨金虎;张强;何金海;王德民;陆登荣;;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
6 |
姚远;卫玲;;《西北大学学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7 |
杜娟;陆小华;;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西北地区地震活动对应性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
8 |
杨克明,熊永旭,李晋光,先蓉有;中国西北地区板块构造与盆地类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2年01期 |
9 |
刘守金;戚欢阳;齐辉;张勉;王峥涛;;中国西北地区橐吾属植物的种类及药用资源[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10期 |
10 |
周国华;完颜华;祝丽思;;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中雨水利用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
11 |
张少泉;郭强绪;;中国西北地区完成一条长距离深地震测深剖面试验(简讯)[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12期 |
12 |
王宝灵;董安祥;王玲;;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的EOF分析及其与500hPa高度场的关系[J];高原气象;1995年03期 |
13 |
樊杰;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研究——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1997年04期 |
14 |
马晓波;中国西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J];气象学报;1999年05期 |
15 |
李耀辉,李栋梁,赵庆云,冯建英;ENSO对中国西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2期 |
16 |
魏东洋,邱熔处,胡春玲;西北地区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
17 |
杨金虎;杨启国;姚玉璧;魏锋;单红洮;;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研究[J];资源科学;2006年03期 |
18 |
李珍存;马明国;张峰;蒋志荣;;1982~2003年中国西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格局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年04期 |
19 |
方锋;白虎志;赵红岩;杨苏华;;中国西北地区城市化效应及其在增暖中的贡献率[J];高原气象;2007年03期 |
20 |
车自成,罗金海,刘良;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