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周辉杨宝俊渠广学  
【摘要】:正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地震学家广泛地利用天然地震实测的面波频散曲线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由此推动了面波频散曲线计算方法的研究。目前计算面波频散的方法存在高频部分计算精度损失以及数字溢出的问题。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对地下介质弹性假设与实际情形不完全相符,应该使用粘弹介质来代替弹性介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盛岩 ,张中杰 ,何樵登 ,徐中信;粘弹介质中高斯束二维理论地震记录的合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8年04期
2 王永超;;简化铬尖晶石类矿物化学成分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用表[J];西北地质;1978年05期
3 傅德彬;钟学铸;;试论岩石在交代过程中物质迁移数量的计算方法[J];地质论评;1981年01期
4 胡克坚;;震中距计算方法使用范围的讨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7年01期
5 远程;;关于用稳定流抽水降落曲线q—s关系建立求解水文地质参数(Rs、K、R)新模型的探讨[J];吉林地质;1990年01期
6 刘德林;里特曼标准矿物换算因数算法及评估[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2年03期
7 赵新国;;圈闭要素计算方法及应用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年04期
8 魏修成;吴律;田子奇;;变速视慢度波场分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年04期
9 邓科;;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分析比较[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5年02期
10 李洪滨;杨会东;刘禹峰;杨秀芳;唐金荣;何秋丽;;储层对比中标准层自动识别方法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1期
11 眭跃建;吴海霞;田建磊;;乌勇布拉克卤水矿床水盐均衡计算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S1期
12 陈士林;王德荣;谭可可;;射弹在岩石介质中的侵彻实用计算方法[J];岩土力学;2007年06期
13 陈松;杨虹;;三峡库区童家湾滑坡稳定性评价与防治工程设计[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7期
14 马立平;李允;;缝洞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计算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5 程建军;廖小平;王浩;刘代文;;滑(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中的滑坡推力计算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年S1期
16 汪瑞宏;邵才瑞;张福明;;全波列测井声衰减计算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7期
17 凌造;;考虑施工过程的基坑土压力计算方法初探[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年11期
18 吴一匡;;冬季地下洞室进、出口的温度应力[J];水电站设计;2009年03期
19 绳结竑;魏纲;郭志威;;顶管工作井后背土抗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市政技术;2009年06期
20 乔兰;丁新启;屈春来;李远;;基于Hoek-Brown准则的Morgenstern-Price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辉;杨宝俊;渠广学;;粘弹介质中面波频散的计算方法[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陈浩朋;朱良保;叶庆东;王清东;;多地震叠加提取双台间面波频散信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面波频散、波形及接收函数的三维非线性联合层析成像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4 张雪梅;朱介寿;曹家敏;;中国及邻区地球三维结构面波频散反演[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姚华建;徐果明;肖翔;;基于图像分析的高阶面波频散提取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晓非;凡友华;;面波频散反演地下层状结构的拟牛顿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安敏;顾金才;沈俊;明治清;;层状岩体加固中锚固体周围岩层塌落深度的近似计算方法[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冯梅;安美建;;体波接收函数波形与面波频散曲线的三维联合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邵志刚;傅容珊;黄建华;刘财;;线性粘弹介质中地震波场数值模拟[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10 王未来;吴建平;房立华;;利用面波频散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华北地区的壳幔S波速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志刚;强地震形变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其动力学环境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赵连锋;井间地震波速与衰减联合层析成像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3 吕彦;强烈构造区地壳上地幔速度及各向异性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邹力;后注浆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毛坚强;接触问题的一种有限元计算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袁修贵;多分辨分析理论与深度成像和地震数据处理[D];中南大学;2005年
7 彭自强;数值流形方法与动态裂纹扩展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3年
8 邵广周;多阶模式瑞利波频散特征与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安鸿伟;混沌动力学与地震油储信息检测方法[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孙淑琴;地面核磁共振探测地下水数值模拟与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志刚;伪谱法在粘弹介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2 孔春玉;地震层析成像地理信息系统[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曲永春;同位素沾污面积的归位计算方法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4 雍运动;三维粘弹随机介质地震波场并行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霍志周;重力资料预处理系统研制[D];长安大学;2006年
6 任怀建;多相流条件下压力连续性计算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任建华;建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8 程嫒彩;滑坡推力计算方法及其分布形式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9 万娜;滑坡的三维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田耀文;定向井井身轨迹最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教授 石永泉;用钻探方法确定岩石结构面产状[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又耳;西安理工大学众专家进行初测[N];陕西科技报;2006年
3 记者 董映璧;地球3亿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温室效应[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