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邢台大震区深地震反射探测及研究

王椿镛  林中洋  
【摘要】:正邢台地震后,我国的地震学家对华北平原中部地区的深部结构与邢台地震的关系,已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通过大震区的元氏一济南人工地震测深剖面所做的工作。近年来,进一步利用石油普查勘探取得的结晶基底以上的解释结果,分析了邢台地震的发震构造.然而,还缺少这一地区地壳深部细结构的探测资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帅军;王夫运;张成科;黄灿;杨雅琼;齐浪;;北京及附近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J];华北地震科学;2011年02期
2 罗晓邱;;土地电测量法的改进及新发现[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Z1期
3 钟羽云;张帆;赵冬;;珊溪水库M_L4.6震群精确定位与发震构造研究[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4 李文巧;陈杰;袁兆德;黄明达;李涛;余松;杨晓东;;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多段同震破裂与发震构造[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5 孙长虹;许丰;钱荣毅;孟小红;;2003年青海德令哈M6.6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J];内陆地震;2011年02期
6 夏明哲;夏昭德;卢荣辉;姜常义;;龙首山地块的归属问题:来自地壳结构和中—新元古代地层的证据[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7 张健中;任洪雨;刘国志;;永城市葛店矿区水文地质概述[J];河南水利;2002年06期
8 杨坤光;程万强;朱清波;李学刚;;论大别山南缘襄樊—广济断裂的两次向南逆冲推覆[J];地质论评;2011年04期
9 陈华文;李素矿;;踏遍青山人未老——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的地质人生之路[J];科学中国人;2011年12期
10 李梓;;海城地震: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被成功预报的大地震[J];旅游时代;2011年04期
11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钻孔与探槽揭示1976年河北唐山M_s7.8地震发震构造晚第四纪强震活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7期
12 刘因;付建民;姜枚;钱辉;罗玉华;李庆庆;;接收函数方法获得的和田—拜城剖面壳幔图像[J];中国地质;2011年04期
13 王康;沈正康;;1933年叠溪地震的发震位置、震源机制与区域构造[J];地震学报;2011年05期
14 张宗勇;;贡山独龙江地区锡钨矿找矿前景[J];云南地质;2011年01期
15 宋洪伟;夏凡;龙文华;殷夏;;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成因及次生灾害[J];城市地质;2011年02期
16 殷海涛;王强;朱成林;孟强;李杰;;山东及周边地块间近期运动状态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04期
17 张威;韩占涛;;边界元插值法在含水层参数连续性问题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8 吴建中;;中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区划方法与实践[J];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02期
19 郭功喆;潘登;王继华;;豫北平原地下水动态演变及流场变异因素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16期
20 冯绍平;黄岚;任丽;任戍明;石毅;宋来法;;伊川半坡煤系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椿镛;林中洋;;邢台大震区深地震反射探测及研究[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嘉世旭;刘昌铨;;华北地壳结构及其与地震、矿产构造的关系初探[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王椿镛;;邢台地震区深部构造特征[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嘉世旭;刘昌铨;;华北地壳结构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5 赵文津;高锐;李冀湘;K.D.Nelson;;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喜马垃雅地壳细结构[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宋松岩;周雪松;王椿镛;张先康;宋建立;龚怡;;泰安-忻州剖面S波资料解释及与邢台地震的相关性分析[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李文辉;高锐;王海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深地震反射剖面解释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任隽;冯希杰;王夫运;李高阳;李晓妮;张艺;马冀;;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渭河盆地西部宝鸡凸起断裂深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9 侯贺晟;高锐;李秋生;熊小松;李文辉;李洪强;朱小三;;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兴蒙造山带地壳精细结构的初步结果[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秦建增;施行觉;刘昌铨;嘉世旭;;邢台地震区地壳Q值结构[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本刚;发震构造特性在潜在震源区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2 孙长虹;2003年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及破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卢小慧;应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研究不同尺度的水文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4 王昭;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微量有机污染物淋溶迁移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5 许华明;冀南地区克拉通中新生代构造及现今发震构造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6 肖兰喜;中国大陆板内构造运动的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7 闻久成;辽宁核电厂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D];吉林大学;2000年
8 赵翠萍;1997-2003年新疆伽师震源区特征的地震学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陈云峰;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形成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胡道功;清江流域活动断裂与地壳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攻;青藏高原羌塘地体深地震反射剖面采集与处理技术初步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2 安海波;华北平原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董英;基于随机水文地质结构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钱永;开采条件下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演变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5 沈得秀;华南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别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6 刘天霸;三维水文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7 杜龙;2003年巴林左旗5.9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大兴安岭隆起区潜在震源区划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8 赵如意;新疆克孜勒塔格东北一带地层特征及地质演化[D];长安大学;2008年
9 孟祥丽;琼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特征[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10 冷崴;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琦;18位地学院士解析汶川地震[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李凯 记者 刘廉君;《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项目启动[N];科技日报;2009年
3 李晓明;发震构造位于映秀断裂带[N];四川科技报;2008年
4 马宗晋;东亚巨灾为何频频发生?[N];大众科技报;2008年
5 金红;华北平原发现500余条地裂缝[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李凯 周洁 郭伟;专项经费三千万研究华北地下水[N];河北日报;2009年
7 马琳;松辽盆地深地震深测技术实验获好评[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陈伟;1975海城大地震成功预测始末[N];中国经营报;2008年
9 李凯;华北平原:藏有百亿立方米淡水微咸水[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赵竹青;地震预测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N];中国社会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