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莉华;魏玉霞;;河南省非天然地震的波形特征及识别方法[J];高原地震;2011年02期 |
2 |
刘启元,邵学钟;天然地震PS转换波动力学特征的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03期 |
3 |
罗俊秋;薛军蓉;;2006年9月秭归泄滩极微震群初步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年S1期 |
4 |
郭亚斌;肖文霞;蒋加钰;;苏里格气田多波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及应用效果[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5期 |
5 |
王椿镛;层状不均匀介质中合成地震图的反射率法[J];地球物理学报;1982年05期 |
6 |
王椿镛;含有速度梯度的地壳模型在合成地震截面上的一些特征[J];地震研究;1986年04期 |
7 |
M.K.MacLeod
,杨正华;奥尔巴油田勘探的新发展——海底电缆勘探[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0年04期 |
8 |
张海明,陈晓非,张似洪;峰谷平均法及其在计算浅源合成地震图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6期 |
9 |
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研究各向异性介质参数的合成地震图方法[J];地震学报;2005年02期 |
10 |
叶洪;;中国东部强震震源过程研究的某些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09期 |
11 |
许世勇,耿建华,马在田;转换波DMO及其快速算法[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5期 |
12 |
赵镨;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在煤田勘查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2期 |
13 |
刘洋;我国陆上转换波质量评价[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2期 |
14 |
孙德晨,曹国滨,张旭;转换波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J];石油仪器;2003年03期 |
15 |
陈春继,李录明,罗省贤,丁伟,于世焕;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6 |
王磊,何兵寿;煤层转换波的数值模拟及应用[J];石油物探;2004年05期 |
17 |
李国发,彭苏萍,高日胜,何兵寿,崔晓芹;转换波地震资料中面波的压制[J];石油物探;2005年03期 |
18 |
张家茹,邵学钟,雷胜利;利用波的偏振特性提高转换波震相识别的可靠性[J];地球物理学报;1982年04期 |
19 |
J.Sileny
,G.F.Panza
,P.Campus
,吴忠良
,刘杰;可变震源深度及结构参数情况下的点源矩张量波形反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2期 |
20 |
范会吉,姚陈;地震波的散射与盆地的场地效应[J];中国地震;1996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