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震纵波速度推断华北地区上地幔低速层中部分熔融比例和热状态
【摘要】:正上地幔存在低速层是近50年来地球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加强低速层横向变化特点及其成因的研究,对于合理解释板块驱动力学机制,岩石圈底部物质的物理性质、状态, 玄武岩浆起源和深源地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测定波速vP、vS的变化,仍然是一个正在探索的有意义的领域。近年来大量实验业已表明,上地幔部分熔融是产生低速层的主要原因。
|
|
|
|
1 |
杨晓松,金振民;壳内部分熔融低速层及其研究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8年03期 |
2 |
李海鸥,姜枚,王有学,张聿文;青藏高原地壳的低速层与部分熔融[J];物探与化探;2004年04期 |
3 |
李永华;吴庆举;田小波;曾融生;张瑞青;李红光;;青藏高原拉萨及羌塘块体的地壳结构研究[J];地震学报;2006年06期 |
4 |
吴明熙;不连续走时曲线的反演[J];地震学报;1989年02期 |
5 |
高世玉,丁山;关于远震Pn波列的实验研究[J];地震学报;1993年01期 |
6 |
赵明辉;丘学林;徐辉龙;施小斌;吴世敏;叶春明;夏少红;;南海北部沉积层和地壳内低速层的分布与识别[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
7 |
周永胜,何昌荣;华北地区壳内低速层与地壳流变的关系及其对强震孕育的影响[J];地震地质;2002年01期 |
8 |
侯满柱;五台地体的成矿特征[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9 |
董治平;张元生;代炜;;阿拉善地块下插河西走廊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甘肃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
10 |
赵珠;华北地区上地幔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4期 |
11 |
张少泉;;读者·编辑·作者(3)[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8年06期 |
12 |
卢造勋;孟补在;李平;;海城地震区地壳深部似三维空间结构特征与地震[J];东北地震研究;1991年04期 |
13 |
R.D.Catchings;M.J.Rymer;M.R.Goldman;J.A.Hole;R.Huggins;C.Lippus;谢汝一;;加利福尼亚帕克菲尔德米德尔山圣安德烈斯断层带的高分辨率地震速度和浅层结构[J];世界地震译丛;2004年01期 |
14 |
张学民,刁桂苓,王为民,束沛镒;陕西省数字地震台下方壳幔速度结构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05年02期 |
15 |
严阵;黄云玉;;秦巴花岗岩类演化与深部构造关系的探讨[J];陕西地质;1989年01期 |
16 |
胡家富,张中杰,张慧,滕吉文;中国内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带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年04期 |
17 |
王椿镛,吴建平,楼海,周民都,白志明;川西藏东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J];中国科学D辑;2003年S1期 |
18 |
陈仲候
,付唯一
,邓一谦;折射波地震勘探中的若干“异常”问题[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
19 |
朱介寿;;地球内部构造研究的进展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01期 |
20 |
黄怀勇,程真;亚洲深部构造及其动力学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