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毒理学:现状与进展
【摘要】:我国免疫毒理学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40年来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万方数据库知识平台以"免疫毒理学"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2457篇,其中研究性文献2331篇、综述111篇。论文的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高峰,该年共发表相关文献306篇,随后几年有所下降,但其数量一直维持在180篇/年以上。国际上,免疫毒理学研究起步于上世纪50_年代,但发展较为缓慢。通过Pubmed数据库以"immunotoxicity"为关键词,检索到英文相关文献1673篇,其中研究性文献1378篇、综述295篇。自2000年开始,我国免疫毒理学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已超过国外文献发表数量,并逐年上升,表明我国免疫毒理学研究的发展速度较快。将中外免疫毒理学相关文献按照药物,金属和有毒化学物,农药,辐射和材料,食品,实验技术和模型建立,生物机制,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类,结果显示,中文文献中以药物为研究对象所占比例为36%,金属与有毒化学物为23%,农药为4%,辐射和材料为3%,食品为3%,实验技术和模型建立为11%,生物机制为11%,安全性评价为1%,其他为8%。国外文献中,以药物为研究对象所占比例为11%,金属与有毒化学物为54%,农药为7%,辐射和材料为3%,食品为2%,实验技术和模型建立为8%,生物机制为7%,安全性评价为3%,其他为5%。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免疫毒理学研究多集中在药物研究,其次为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而国外研究多集中在金属和有毒化学物研究,其次为药物研究。国外对金属和有毒化学物研究比例超过半数,而我国仅占四分之一,提示在此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研究内容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包括免疫毒理学定义、免疫毒性机制研究、免疫毒理基因组学、发育免疫毒理学、以及免疫毒性体外检测方法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这些进展对于今后我国免疫毒理学研究的发展,将提供更广阔的前景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