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影影赵落涛任亚文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与现代产业走廊建设的"问题城市"代表,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地区。选取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作为衡量指标,通过熵权TOPSIS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系统间各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2)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耦合度在较高水平状态,平均值为0.977,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3)从协调性时序演化进程看,2004-2006年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整体区域处于中度协调发展阶段,2007年至2011年处于高度协调阶段,2012年以来处于极度协调阶段。(4)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对协调发展度划分4种类型,长江经济带中下游资源型城市协调度存在空间分异,呈现为重庆为"一极"带动,周边"多核心"城市共同发展的基本空间格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静;长江经济带FDI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2 肖薇;长江经济带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李敏;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 研究员 李志萌;共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N];江西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杨兵;合肥要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排头兵[N];合肥晚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宋健;争上重化工项目水环境风险堪忧[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何文可;同饮一江水 共话一江情[N];四川政协报;2014年
5 ;从关键词看安徽“聚焦点”[N];安徽经济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欧阳海南 马刚 王淑宜;河与江的牵手[N];贵州日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