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游客地方特征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影响路径研究——基于不同经济群体的比较分析
【摘要】:生态环境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保护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游客作为主要的旅游利益相关者,其行为对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聚焦于游客多维度地方特征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对这种关系进行不同经济群体样本的比较。研究选取广东南岭山区贫困乡村为案例地,采用便利抽样法搜集数据,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478份。经因子分析,地方特征感知量表得到2个因子——自然特征感知、地方文化特征感知;环境责任行为量表得到2个因子——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和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根据游客经济收入将样本划分为低收入群体、中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并构建3个地方认证感知驱动环境责任行为模型。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比较分析发现:(1)在三个模型中自然特征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强度在三个模型中表现为:高收入群体中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2)自然特征感知对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均无显著影响;(3)地方文化特征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均无显著影响;(4)在高收入模型中地方文化特征感知对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中、低收入模型中无影响。在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及其游客行为管理中,应注从重维护乡村地区环境质量、田园景观等方面引导不同经济群体通过高质量的自然环境体验激发起实施"不跨越栈道"、"不乱丢垃圾"等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通过增加可体验文化旅游项目、地方文化解说等方式,提高中、低经济群体对地方文化景观的感知程度,从而实现能够激发阻止他人乱丢垃圾等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
|
|
|
|
1 |
文同爱;;环境责任再探[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
2 |
聂俊美;;强化政府环境责任的几点思考[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
3 |
朱丽;;试论公司环境责任实现之经济刺激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
4 |
林缤;;论政府环境责任制度的确立[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
5 |
陈方淑;;论环境责任风险控制的法理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
6 |
韩利琳;;陕西资源开发中的公司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陕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论文选编[C];2008年 |
7 |
陈思睿;;从水土保持立法看环保法的修改[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
|
|
|
|
|
1 |
孟庆垒;环境责任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