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且末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基本框架中,资源是重要的支撑要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应积极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盲目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一定不能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不能制约经济发展,科学协调好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且末绿洲历年统计资料及绿洲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描述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且末绿洲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且末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综合对且末绿洲2000~2009年的水资源系统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且末绿洲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有上升的趋势,2009年且末绿洲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0.2336为10 a最高,但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度还比较低,且水资源丰富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且末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
|
|
|
1 |
马惠群;刘凌;陈涛;;模糊差优选模型在水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8年03期 |
2 |
吴杰;;模糊优选原理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1993年02期 |
3 |
马亚兰;刘普幸;王枫叶;;金塔绿洲近20年来农业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对策研究[J];土壤;2010年02期 |
4 |
李玉凤;刘红玉;;基于水文地貌分类的湿地干扰评价研究——以挠力河流域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
5 |
杨建强,林年丰;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6 |
齐济,李岩,李德峰;基于改进AHP法定权的模糊优选模型在地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7 |
陈隆亨;黑河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3年Z1期 |
8 |
周兴佳,黄小江,陈方,朱峰,李世全;新疆克里雅河绿洲形成、演变与综合整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
9 |
汤奇成;绿洲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
10 |
孙祥;草业在绿洲生态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优化体系建立的原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
11 |
张宏,樊自立;全球变化下的绿洲生态学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
12 |
刘振波,赵军,倪绍祥;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张掖市绿洲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4年04期 |
13 |
陈昌毓;河西走廊实际水资源及其确定的适宜绿洲和农田面积[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
14 |
杨惠民;风沙又起,绿洲安在?[J];河南林业;1995年03期 |
15 |
王让会,刘培君;绿洲生态环境研究的支持系统─—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围绿洲为例[J];干旱区研究;1998年03期 |
16 |
赵雪雁;绿洲持续利用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1年01期 |
17 |
高艳红,陈玉春,吕世华;灌溉在现代绿洲维持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沙漠;2002年04期 |
18 |
肖生春,肖洪浪;黑河流域绿洲环境演变因素研究[J];中国沙漠;2003年04期 |
19 |
刘志虎,葛文喜;酒泉市绿洲生态资源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防护林科技;2003年04期 |
20 |
魏博平,王斌;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建设之途径——以新疆阿克苏绿洲为例[J];新疆环境保护;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