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谭家岭遗址孢粉记录的石家河文化早期古环境研究
【摘要】:石家河古城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西北,是目前长江中游地区发现分布面积最大,城内部面积1.20×10~6m~2,总面积约8 km~2,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其年代约为4600-4000 aBP,是从屈家岭文化继承发展而来。石家河文化已出现专业化分工,存在祭祀区。谭家岭遗址是古城内的中心部分,总面积1.8×10~5m~2,为古人生活居住区。野外考古发掘和调查表明,谭家岭遗址第9层属于石家河文化早期的淤积层,另外在古城东南部屈家岭晚期城墙之下发现有淤积层。通过对采自谭家岭遗址T0620探方南壁第9层淤积层样品的孢粉分析表明,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主要有松属(pinus)、落叶栎(Quercus)、常绿栎(Quercus)、桦木属(Betula)、阿丁枫科(Altingiaceae)、胡桃属(Julans)、枫杨属(Pterocarya)、榆科(Ulmaceae)等,草本植物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禾本科(Gramineae)、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等为主,蒿属的比例较高,且后期蒿属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反映该时期气候总体上温和干燥,后期生境干旱化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区域气候变干和人类活动干扰所致。
|
|
|
|
1 |
吕厚远,刘嘉麒,储国强,顾兆炎,Negendank J,Schettler G,Mingram J;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J];古生物学报;2003年02期 |
2 |
刘光秀,王睿,李世杰,李炳元,朱照宇;西昆仑山甜水海24万年以来生态环境演化的孢粉学证据[J];冰川冻土;1998年01期 |
3 |
孙爱芝;韩晓丽;张德怀;;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全新世植被变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4 |
张瑞虎;江苏苏州绰墩遗址孢粉记录与太湖地区的古环境[J];古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
5 |
李春海;陈杰;王伟铭;;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的孢粉记录[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6年02期 |
6 |
唐领余,李春海;青藏高原全新世植被的时空分布[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
7 |
顾明光;陈忠大;卢成忠;汪庆华;覃兆松;张素君;;浙江湘湖地区全新世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J];中国地质;2006年05期 |
8 |
孙爱芝;马玉贞;冯兆东;李霏;仵慧宁;;宁夏南部13.0~7.0~(14)C ka BP期间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演化[J];科学通报;2007年03期 |
9 |
肖霞云;沈吉;王苏民;肖海丰;童国榜;;鹤庆深钻孢粉记录揭示的2.78Ma以来植物多样性演化及其与古环境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8年19期 |
10 |
刘玉英;刘嘉麒;汉景泰;;吉林辉南二龙湾玛珥湖12.0ka B.P.以来孢粉记录与气候变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1期 |
11 |
肖霞云;沈吉;肖海丰;童国榜;;云南鹤庆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植被与气候变化[J];湖泊科学;2006年04期 |
12 |
唐领余;最近 1 2 0 0 0年来青藏高原植被的时空分布(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2年07期 |
13 |
蒋雪中,羊向东,王苏民;云南鹤庆盆地的孢粉记录及1.0Ma以来的构造抬升与气候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年02期 |
14 |
谢振东,范淑贤;江西九江ZK08钻孔孢粉记录及其反映的古环境信息[J];地质通报;2005年02期 |
15 |
吕厚远;王苏民;吴乃琴;童国榜;羊向东;沈才明;李世杰;朱立平;旺罗;;青藏高原错鄂湖2.8Ma来的孢粉记录[J];中国科学D辑;2001年S1期 |
16 |
张淑芹,邓伟,闫敏华;宝清东升5000年以来花粉记录与气候波动的响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3期 |
17 |
介冬梅,王升忠,郭继勋,吕金福,李津;吉林省莫莫格泡1500年来的孢粉组合与古环境[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
18 |
萧家仪;王丹;吕海波;赵志军;舒强;陈晔;张茂恒;郭平;;苏北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与气候地层学的初步研究[J];古生物学报;2005年04期 |
19 |
马玉贞;吴福莉;方小敏;李吉均;安芷生;王维;;黄土高原陇东盆地朝那红黏土8.1~2.6 Ma的孢粉记录[J];科学通报;2005年15期 |
20 |
谢振东;冯绍辉;黄文虹;罗音;冯昌和;马振兴;;江西鄱阳湖区ZK01钻孔孢粉记录及其古环境信息[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