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文献分析的近600年来巢湖流域旱涝灾害研究
【摘要】:基于历史文献中的水旱灾害记录,对长江中下游四大沿江湖泊之一的巢湖流域进行历史资料、方志、文献信息统计,建立了1370~1988年来600多年来巢湖流域旱涝灾害的等级序列,并进行连续功率谱分析、小小波分析法探究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周期。结果表明:1、600年来,巢湖流域水灾和旱灾发生频率几乎相当,平均周期为2.28-2.40年。各种等级的水旱灾害在巢湖流域均有发生,其中"偏旱"等级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平均周期5.58年,其次为"水"等级灾害,平均周期6.21年。各级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情况为:偏旱水水旱偏水大水旱大旱特大水特大旱。2、水旱灾害并发已成为巢湖流域水旱灾害发展的趋势,近600年来共发生48次,平均周期6.85年。而近100年内,这个频率已经达到平均4.35年。进入20世纪以来,水旱灾害并发的频率已经接近水灾发生频率,平均为3.8年一遇。3、特大旱(水)、大旱(水)、旱(水)连年出现是巢湖流域灾害的另一个趋势,一旦出现,一般要持续2~3年,并且特大水、大水连年发生的频率远高于特大旱、大旱发生的频率。4.巢湖流域水旱灾害短期振荡十分明显。连续功率谱分析结果和小波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巢湖流域存在10-11年显著振荡周期,其次还存在2-4年、7-9年、20年、50年、69-73年振荡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