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勉  杨吉山  杨二  申震洲  
【摘要】:淤地坝是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在拦蓄并利用泥沙资源,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增加粮食产量,解决农村用水,方便交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黄土丘陵区王茂沟小流域为例,结合50多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过程及特征,对比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前后小流域自然灾害防治条件、林草覆盖度、土壤侵蚀程度、土地质量、人类生存和动植物栖息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分析表明,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尤其是淤地坝的建设,在提高流域抗灾能力、促进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局部小气候和人类及动植物栖息条件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认识淤地坝的生态环境效益,对进一步推动淤地坝建设,加强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黄土高原秀美山川建设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卫平,钟传声,徐杨坤,李莹莹;红壤地区小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黄杜小流域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年02期
2 章茹;周文斌;金可礼;;深圳茜坑水库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卢宝鹏;张瑞霞;;小流域面源污染监测技术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2010年09期
4 张敏;刘庆生;刘高焕;;浙江省安吉县西部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估算[J];资源科学;2011年02期
5 李兆富;杨桂山;李恒鹏;;西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出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6期
6 钱骏;肖杰;蒋厦;薛基瑜;赵磊;;长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李强;段喜明;;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7年01期
8 张荔;王娜;曹礼梅;王晓昌;楠田哲也;;水箱模型在小流域水文水质模拟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冯明磊;胡荣桂;许克翠;肖宏宇;阮雷雷;林杉;;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尺度施氮量对水体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10 王坤;;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0期
11 涂安国;谢颂华;郑海金;张杰;莫明浩;;赣江上游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9期
12 王印传,许嗥,张凤荣;面向市场的小流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以黄塔小流域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5期
13 杜尚海;史超;王晶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小流域等流时线绘制方法及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2006年02期
14 王璞玉;潘竟虎;韩进凤;赵霞;;GIS和遥感支持下的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5期
15 曾和平;赵敏慧;杨树华;周跃;周晓路;;香格里拉纳西族与汉族聚居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对比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16 林素兰;袁立新;;大伙房水库水源地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年02期
17 盛东;李桂元;徐义军;;湖南省小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2期
18 郑国相;调整生态结构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J];农村生态环境;1989年02期
19 陈志彪;朱鹤健;刘强;钟炳林;岳辉;;根溪河小流域的崩岗特征及其治理措施[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5期
20 蔡守华;詹万林;胡金杰;金殿国;;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勉;杨吉山;杨二;申震洲;;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松泉;刘素娟;;缙云县小流域山洪特征分析及监测预警模式初探[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赵淑玲;;矿区小流域供水水库方案研究[A];第四届全国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孙思淼;戴长雷;曹伟征;关佳南;;高寒区小流域春季融雪径流与降水关系初步分析——以柳树河为例[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5 李思亮;刘丛强;李军;郎赟超;李龙波;;黔南小流域硝酸盐同位素特征与植被覆盖间的联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晓;白志刚;尚国梅;马军旗;;淤地坝建设对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的影响[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7 徐畅;;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高焕;蔡强国;朱会义;王贵平;冯九梁;;小流域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余建新;郑宏刚;;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方法探讨[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10 明庆忠;武友德;李宏;王金亮;;小流域土地综合分区与利用初步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晖;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周月敏;面向小流域管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3 李治军;北方沿海小流域河谷型地下水库最优库容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郭明春;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森林植被坡面水文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刘卓颖;黄土高原地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05年
6 赵爱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高照良;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淤地坝坝系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容丽;喀斯特石漠化区植物水分适应机制的稳定同位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王幼奇;陕北小流域植被耗水过程及环境因素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一松;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模式与水土流失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楠;小流域坝系规划信息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何丽;小流域农业环境与污染治理[D];辽宁大学;2011年
3 刘泓伶;云南大关县岳家坪小流域地质环境评价及宜居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曾繁富;丹江口库区蒿坪河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永江;札林川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方案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马力;基于GIS水土保持动态规划方法研究——以县南沟小流域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兰新怡;小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淋失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段巍;小流域原生态群落人居环境营造艺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9 耿婵;GIS技术支持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何敏;小流域风化剥蚀作用及碳侵蚀通量的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秦延安;陕西1年建成淤地坝1100座[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陈宁生;治山治水写春秋[N];忻州日报;2009年
3 吕德彬;扎扎实实搞好淤地坝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3年
4 记者王洪斌;淤地坝建设规划先行[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乔殿新;研究淤地坝建设管理政策[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冯唐波;不要轻视小流域小水系治理[N];农民日报;2004年
7 记者 孙太旻 通讯员 刘景发;黄委全面调查流域淤地坝建设情况[N];黄河报;2006年
8 宋立新高丽红 通讯员 葛守义;淤地坝成为五寨群众的粮囤子钱袋子[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9 李坤 王洪斌;扎实推进淤地坝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3年
10 记者 李利军 王森林;“铁冲模式”全国亮点[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