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链的多角度分类
【摘要】:灾害的链式反应和群聚发生的特点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灾害链的概念是郭增建早在1987年提出的,同时他也对灾害链进行了分类,然而随着灾害链越来越被关注,不同学者又根据灾害与灾害之间的关系、灾害的发生情形和具体灾害链中的主灾等对灾害链进行了新的单因素的划分。在进行"灾害链的数字地图编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项目中,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灾害记录的整理以及对灾害链的提取,发现原有灾害链的分类方法并不能将灾害链的属性完整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并不是完全适合防灾减灾的,因而本文对原有的灾害链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在原有的灾害链的分类方法基础上,参考"土壤的发生学分类方法",提出了依据灾害链中灾害与灾害之间的关系、地区分布特征以及发生方式进行的灾害链的多角度分类体系,在第一层次依据灾害链中灾害与灾害之间的关系将灾害链的关系分成了因果关系、前兆关系、同源关系,第二层次依据灾害链的发生地区是否发生移动以及异同进行划分,分为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区域移动三种情况,在第三层次依据灾害链的发生方式分为串发式和并发式两种。灾害链的多角度分类体系旨在为防灾减灾过程中进行系统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为同类型灾害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措施提供划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