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空间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城市空间认知影响因素分析与认知空间格局研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论文基于北京城市空间认知调查问卷数据,引入居民属性等16个变量,利用二值Logistic回归方法,提炼出23个认知地点整体以及交通节点、商业中心、休闲地三种类型地点的认知影响因素,讨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发现:第一,不同类型地点的认知率影响因素存在异同,其中,存在职住变更是最为显著的共性因子,表现为有职住变更经历的居民认知率明显高于无职住变更居民。职业中的技术人员变量与机动车驾驶变量影响到交通节点的认知率高低。第二,每一类模型的显著影响因子对认知率的贡献大小有差异,交通节点和商业中心认知率最重要影响因素为就业区位内城四区,而就业地与休闲地距离小于等于6公里因素对休闲地认知率影响最大。第三,各类影响因素中的正向因子对高地名认知率有显著作用,从而具有不同属性的居民认知率高低有所不同。
|
|
|
|
1 |
刘如海;北京、上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0年05期 |
2 |
张敬淦;北京城市发展要适合地方特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3 |
谭烈飞;解放后北京城市住宅的规划与建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6期 |
4 |
王兵,陈晓民,刘康宏;奥运与北京——北京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建筑;2002年03期 |
5 |
钟良,唐五湘;北京科技产业化与政府的职能作用[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6 |
李建平;“人文奥运”与当代北京城市建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5期 |
7 |
张跃庆;论北京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
8 |
谭成文,杨开忠;京津第三产业分工协作特征[J];经济地理;1999年06期 |
9 |
宋启林;发展知识经济与北京旧城改造初析[J];现代城市研究;1999年05期 |
10 |
徐小黎,史培军,何春阳;北京和深圳城市化比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
11 |
王守春;高新技术发展与北京城市布局[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2 |
戚本超;关于北京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J];城市问题;2002年03期 |
13 |
王海谰;可持续发展与北京市技术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
14 |
许积年,徐伟平;快速发展的北京物流配送业[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
15 |
李庆刚;论周恩来对北京城市建设的贡献[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
16 |
隋干城;21世纪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17 |
张敬淦;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8 |
李万,谢庭生,魏晓,张录松,刘玉桥;论中国经济管理陪都的建立[J];经济地理;2002年01期 |
19 |
李雪妍;关于北京CBD房地产开发的理性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20 |
赵云伟;文化全球化与当代城市文化特色浅论[J];规划师;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