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文化地理学上的应用与问题
【摘要】: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旨在探讨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但是其理论与实践都面临一些问题,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以促进学科发展十分重要。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是基于计算机和数据库的科学,为文化地理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1)可以提供先进而方便的制图工具。GIS在制图上灵活方便,效果较好。有许多成熟的GIS软件可以运用。如ArcGIS等。2)提供科学的分析功能。GIS最重要的部分是空间分析功能。如可以对某种文化现象与其自然环境作叠加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定量化关系。可以对某种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做自相关分析,得出其自身传播对周边的影响。3)存储和查询海量数据。GIS的数据库技术现已成熟,能够快速存储和查询海量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其属性数据。4)模拟时间进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加上时间因素,可以模拟出历史过程。如某种文化的传播路线,传播速度等。5)探索完善历史数据。如现有的民族文化传播数据大都是点数据,而且有的位置还有所缺失。然而传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理应有个完整的传播面,通过GIS就可以模拟出这样的传播面。6)输出多形式的成果。GIS既能够输出静态地图、属性表,也能够输出动态的专门系统、专题地图。方便文化地理学研究成果的理解与运用。
|
|
|
|
1 |
孙希华;基于遥感和GIS的山东山丘区土壤侵蚀调查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2 |
徐杨,周年生;天津市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J];海洋测绘;2002年01期 |
3 |
肖霞云,萧家仪,张瑞虎,郭平;GIS支持的孢粉信息管理系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4 |
王宝军,周汇光,孙伟晔,蔡奕,邵莉;滞洪区安全滞洪GIS管理剖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4期 |
5 |
高心丹,罗嗣卿,吴雷;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的研究及设计[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
6 |
严加永,吕庆田,赵金花;北京市土壤污染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地球学报;2004年03期 |
7 |
谢礼立,陶夏新,左惠强;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S1期 |
8 |
刘志祥;GIS应用于管线管理信息系统[J];北京测绘;1998年01期 |
9 |
单新建,韩京,吴晓玲,杨成荣,缑兰兰;基于GIS的测震编目工作系统[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8年05期 |
10 |
曹中初,孙苏南;CA与GIS的集成用于地理信息的动态模拟和建模[J];测绘通报;1999年11期 |
11 |
崔铁军;数字地图制图中的地图数据处理方法[J];测绘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2 |
邹应双,王义祥;基于RS和GIS的民勤湖区环境恶化动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3 |
孙明明;利用图形属性数据计算煤层储量的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S1期 |
14 |
陈怀亮,冯定原,邹春辉;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J];气象;1999年06期 |
15 |
胡荣明;GIS信息处理模式和信息服务网络[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6 |
谭秀娟,杨国东;JAVA——GIS软件开发的新工具[J];东北测绘;1999年02期 |
17 |
陈锁忠;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集成分析[J];江苏地质;1999年01期 |
18 |
王月珍,王作枨;GIS在配电线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9 |
沈陈华;线状符号库的面向对象设计[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20 |
赵耀龙,朱兰艳,董菲;GIS系统建设中的几个实际问题[J];四川测绘;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