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地土地利用模式对农业灾害风险的影响——以台田浅池土地利用模式为例
【摘要】:土壤盐害是滨海盐碱区域最主要的农业灾害类型,而土地利用模式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土壤盐分变化,进而影响到农业产量。滨海盐碱区台田—浅池综合土地利用模式针对降低盐害效果显著。分析表明山东东营沙质土地区台田脱盐效率达到85%,由单一抗盐作物(棉花)到多种作物均可耕作,谷物亩产增加60%,农民纯收入增加300%,而由盐害导致的种植风险相应降低了85%,使得目前该地区台田农业主要灾害类型由土壤盐害转换为气候干旱。黄骅淤泥质土地区台田脱盐效率达到60%,建成3年的台田由零收获到亩产达到中等产田水平,由盐害导致的种植风险同样降低了60%。可见由降低可控致灾因子风险而提出的土地利用改良对策,能够达到降低农业综合灾害风险的目的。即从灾害学的角度分析致灾因子风险与土地利用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农业灾害风险与土地利用模式的关系模型,利用此关系模型制定低风险高产出的综合土地利用对策。以期对土地利用规划、提高风险意识和管理、防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