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王涛  
【摘要】: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是荒漠化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根据多年来在我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应该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科学研究应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方面。我国沙漠化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沙漠化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在认识沙漠化过程和防治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善的沙漠化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来指导防治实践。沙漠化过程研究与防治实践中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以沙漠化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的研究。沙漠化研究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时间序列上,将沙漠化环境背景的形成演化、沙漠化与沙尘暴的现代过程及其在全球变化格局下的发展趋势的研究系统化,以揭示沙漠化的形成与演变;在空间结构上,将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退化过程与区外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格局视为统一的环境动力系统进行研究,以揭示沙漠化与沙尘暴的空间分异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定量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研究沙漠化的演变规律及其调控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为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基础。据此,沙漠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应为:沙漠化过程的自然与人文背景研究、沙漠化(沙尘暴)动力学过程及其调控、沙漠化的生物学过程与植被恢复重建机理和沙漠化综合防治战略与模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涛,薛娴,吴薇,孙庆伟;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纲要)[J];中国沙漠;2005年06期
2 梁仁君;林振山;;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动力预测及其建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3 王涛;;沙漠化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年03期
4 白万全;;中德合作宁夏项目进展顺利——中国北方荒漠化综合治理模式[J];中国林业;2009年17期
5 高会军;姜琦刚;;基于遥感技术的中国北方沙漠及沙质荒漠化土地区划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年04期
6 巨晓棠,张福锁;中国北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3年01期
7 薛娴,王涛,吴薇,孙庆伟,赵存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沙漠化发展过程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沙漠;2005年03期
8 王涛;陈广庭;赵哈林;董治宝;张小曳;郑晓静;王乃昂;;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沙漠;2006年04期
9 袁英兰;;北方村镇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6期
10 姚晓军;李云朝;宁建宏;;北方地下取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2期
11 马国霞;石敏俊;赵学涛;王涛;;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造成经济损失的货币评价[J];中国沙漠;2008年04期
12 杨有林;中国的沙漠化防治[J];中国沙漠;1983年03期
13 邹宪荣;关于联合国沙漠化防治行动计划总评的进展[J];中国沙漠;1984年02期
14 董玉祥;朱震达;;中国北方的沙漠化问题及其防治战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3年02期
15 邹宪荣;;环境署再次举办沙漠化防治讲习班[J];环境保护;1982年01期
16 阎德仁,刘洪波;沙漠化防治植被建设问题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4年04期
17 王涛,朱震达,赵哈林;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4.沙漠化的防治战略与途径[J];中国沙漠;2004年02期
18 齐采力;鄂尔多斯沙漠化防治与开发的思考[J];内蒙古林业;2003年06期
19 寿伟权 ,杨有林;联合国沙漠化防治第三期讲习班情况报道[J];中国沙漠;1984年03期
20 孙书静;以色列的沙漠化防治[J];新疆林业;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我国沙漠化防治中的科学研究[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王涛;;中国沙漠化防治研究的若干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涛;;近50年来中国北方典型地区沙漠化的发展与逆转态势[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4 肖洪浪;;黄河流域的风沙问题与中国北方生态建设[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梁仁君;林振山;;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演变因素、趋势及动力预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康凤琴;;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7 王涛;;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防治研究进展[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8 戴其文;;生态补偿机制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登山;;黄河源区高寒沙漠化防治技术初步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胡春元;刘果厚;李连芳;杨茂;张润焕;;关于我国沙漠化防治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智佩;中国北方荒漠化形成发展的地质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胡培兴;京津风沙源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周爱国;中国西北干旱区额济纳盆地地质生态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4 包慧娟;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04年
5 于兴军;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拓;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小荣;民勤绿洲农村社区沙漠化防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麻旭辉;艾比湖地区沙漠化驱动机制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3 毕丽华;中国北方沿海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金州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小丹;青海绿洲沙漠化防治技术与植被遥感监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孙桂丽;玛纳斯县新湖农场植物治沙效益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帆;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李霞;基于GIS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时空变化及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袁林;基于“3S”技术的塔里木河下游中段土地沙漠化监测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红格尔;近100年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建国;青藏铁路格拉段环境保护措施现状监测评价[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郭姜宁 特约通讯员:马松尧;沙漠化生态修复任重道远[N];科技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云珠;环境整治是小投入大产出[N];延边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一粟 尹发权;重视对森林与水科学问题研究[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4 记者 屈维英;古代中国北方就有“绿色长城”[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记者 付凡军;我区沙漠化防治技术“远嫁”海外[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6 记者 卢海龙 见习记者 靳正勇;联合国援助宁夏沙漠化防治和民生改善项目在银签约[N];华兴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玲;把小沙粒做成大产业[N];经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明;我区沙漠化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N];西藏日报;2001年
9 哈尼巴提·沙布开;做好沙漠化防治 加强耕地保护[N];新疆日报(汉);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徐琦;沙漠化防治期待变局[N];中国环境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