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分析

任志远  
【摘要】:正 地表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态环境是否安全,决定着社会经济是否安全。因之,生态安全是人们十分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人类生存和发展消费自然环境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均对区域和全球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但只要这种利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处在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其生态系统就是安全的。社会经济发展就处在可持续范围之内。而如何判定人类是否生存在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则是一个需要探索和论证与实践的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星;;区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评价模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王宏燕;王大庆;;生态安全与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模式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1期
3 陈泽伟;强沙尘暴再敲生态安全警钟[J];瞭望;2002年13期
4 曾广权,邓晴,余艳红,张星梓;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高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2期
5 刘先新;;三峡生态安全源于忧患 生态文明创新始于忧患[J];中国林业;2008年09期
6 李康;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安全问题[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7 贾全欣;环境恶化 生态安全挑战国人生活[J];基建优化;2001年03期
8 冯蕾;;从生态建设中收获经济效益——访蒋明君[J];当代生态农业;2007年Z2期
9 张淑云;;生态安全型复合高效絮凝剂的一步法制备方法[J];工业水处理;2008年03期
10 邹聪明;胡小东;张云兰;薛兰兰;Shakeel Ahmad Anjum;王龙昌;;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高温伏旱区生态安全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6期
11 王权典,周珂;国家环境安全及其法律保护比较研究[J];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12 马乃喜;西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J];陕西环境;2003年01期
13 钟祥浩,刘淑珍,王小丹,李祥妹;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战略[J];山地学报;2003年S1期
14 黄青,任志远;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15 赵彤堂,张桂荣,许卓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J];吉林林业科技;2004年05期
16 邹德萍;生物入侵 考验中国生态安全[J];农业科技通讯;2005年04期
17 贺俊安;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18 何建华;;生态安全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山西水利;2006年01期
19 李心亮;;世界环境日:关注生态安全[J];环境保护;2006年11期
20 王树义;;生态安全及其立法问题探讨[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志远;;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邹长新;缪启龙;;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肖荣波;欧阳志云;韩艺师;王效科;李振新;赵同谦;;海南岛生态安全评价[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4 曹伟;;生态安全战略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符娜;李晓兵;;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红线区划分方法研究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章小明;;西部开发必须注重生态安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肖笃宁;;干旱区生态安全研究的意义与方法[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晓蓉;汪承润;林仁漳;田园;徐向华;薛银刚;顾雪元;郭红岩;;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体的微观致毒机理及生态安全早期诊断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钟章成;;物种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兼论物种对生态安全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李建牢;任杨俊;;关注西北地区生态安全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上游;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2 李辉;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耕;基于隐患因素的生态安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熊鹰;湖南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左伟;基于RS、GIS和Models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关琰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彦;转型期农业生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王三;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吕光辉;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预警与调控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张婧;胶州湾海岸带生态安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长新;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黑河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2 王志琴;小城镇地区生态安全研究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希强;基于GIS和RS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何焰;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志生;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初探[D];重庆大学;2003年
6 于娇;基于P-S-R模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许联芳;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地域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红;基于生态安全的区域环境政策绩效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9 田萍萍;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刘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吉林省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罗晖;力求破解头号生态环境难题[N];科技日报;2005年
2 陶拴科;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郑志国;重视土地开发的生态安全[N];广州日报;2004年
4 王永生;国土生态安全不可小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记者 江学科;推动水利实现可持续发展[N];秦皇岛日报;2006年
6 特派记者 陶媛慧;把维护生态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N];友报;2007年
7 记者 刘琴 张漫宇;中国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8 孙家驹;农林水应从分道扬镳转向一体化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武卫政;提升监管能力 保障生态安全[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娅;维护国家生态安全[N];中国环境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