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强对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摘要】:党的十六大对“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灶神”提出了要求.《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当前尤其要在用活实验教材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现、资源现、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笔者结合10余年的中学地理教学经验,提出应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大德育渗透的力度,主要措施有:通过德育渗透教学,发动学生参与教改、引导他们树立爱国主义情感;重视和增强国情教育、使学生明事理、辨是非;以“人地关系协调论”为中心、抓紧对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自觉地关心和爱护环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理想教育,使之树立高尚的情操等等,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其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从而使地理教育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