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系统设计
【摘要】:正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作为三维成像雷达,结合了在距离和方位维成像与利用两个图像相干涉获取目标高程的方法,已成为重要的地形测绘手段。国外主要技术先进国家对干涉SAR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具有成型的商业软件。我国也积极组织开展了干涉SAR处理的研究工作。国
|
|
|
|
1 |
范录宏,付毓生,张晓玲,侯印鸣;基于边缘检测的干涉SAR解相位模糊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8期 |
2 |
柳祥乐;左艳军;杨汝良;;基于最少残余点数的InSAR复图像配准[J];现代雷达;2007年03期 |
3 |
路兴强;黄海风;梁甸农;;基于理想干涉的InSAR处理性能评估新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4 |
汪金华;李品;陈卫东;;基于遗传算法的InSAR系统干涉定标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5 |
路中;Daniel Dzurisin;Charles Wicks;John Power;;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及其在火山研究中的应用(第二部分:阿拉斯加火山的InSAR成像)(英文)[J];测绘科学;2006年02期 |
6 |
申艳;王新民;禹卫东;;编队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基线设计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6期 |
7 |
楼良盛;汤晓涛;黄启来;;基于卫星编队InSAR方位向基线影响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1期 |
8 |
陈兵;柳祥乐;张平;;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频谱偏移理论问题研究[J];现代雷达;2007年02期 |
9 |
李道京;王卫延;尹建凤;侯颖妮;乔明;;有源相控阵天线在机载SAR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10 |
曲小宁;冯大政;张妍;薛海伟;;TSP理论在二维相位解缠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4期 |
11 |
孙龙,胡茂林,张长耀;一种新的InSAR干涉纹图的滤波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2 |
王彦平,彭海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程重建中平面波模型分析[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1期 |
13 |
杨磊;赵拥军;王志刚;;基于估算垂直基线获得高程数据的方法[J];现代雷达;2006年01期 |
14 |
杨福芹;郭增长;王苗苗;李春意;;InSAR基线要素对测高精度影响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5 |
张军;向家彬;彭石宝;;一种新的InSAR基线估计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6 |
焦明连;蒋廷臣;;InSAR复数影像配准方法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年06期 |
17 |
唐波;郭琨毅;;InSAR定位误差的概率分布计算[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12期 |
18 |
黄柏圣;许家栋;;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干涉相位解缠方法[J];现代雷达;2009年09期 |
19 |
郑芳,邬钧霆,马德宝;基于轨道误差的基线估计及其对高程精度的影响[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20 |
孙龙,胡茂林,张长耀;InSAR干涉纹图噪声抑制算法的比较及改进[J];微机发展;2005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