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子照相系统氘离子注入器的物理设计及初步实验结果
【摘要】:北京大学中子照相系统(PKUNIFTY-the PeKing University Neutron Imaging FaciliTY)是一台基于2MV射频四级场加速器(RFQ)的中子源。氘离子注入器是PKUNIFTY的子项目,旨在为2MV的RFQ提供能量为50keV的脉冲氘离子束,束流峰值流强50mA,占空比1/10,归一化发射度0.2π·mm·mrad,α=1.93,β=5.16 cm/rad。本文主要介绍注入器的物理设计方案以及系统的初步实验结果。在台面实验的基础上,氘离子注入器选用2.45GHz全永磁ECR离子源和双螺线管结构的LEBT,整个注入器的长度为1.36米。在50kV高压下,该离子源不仅可以引出总流强100mA、归一化发射度在0.11-0.14πmm mrad、半张角小于42mrad的H~+离子流,而且已经引出总流强为83mA、归一化发射度小于0.18πmm mrad、束流半张角小于70mrad的D~+离子束,满足设计要求,并举行了D~+离子源的现场测试,测试结果与自测结果吻合。低能束流输运线的调试工作即将完成。
|
|
|
|
1 |
关安民,王遂福,孙义林,耿海阳,赵维忠,倪振元;尼尔逊离子源重离子束流的发射度[J];核技术;1986年01期 |
2 |
;高亮度注入器取得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3年04期 |
3 |
柯建林;周长庚;邱瑞;;胡椒孔法在强流脉冲离子束中的发射度测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8期 |
4 |
斯厚智;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的Cs溅射负离子源的研制和性能[J];核技术;2001年S1期 |
5 |
彭士香;张萌;赵捷;徐蓉;任海涛;吕鹏南;宋执中;于金祥;袁忠喜;郭之虞;;强流RFQ加速器注入器的研究进展[J];核技术;2009年03期 |
6 |
唐平瀛,石磊,谈效华,戴晶怡;真空弧氘离子源中杂质氕对束流品质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4年S1期 |
7 |
斯厚智,张维忠,朱锦华,杜光天,张苕荣,高香;AMS用多靶位强流溅射负离子源的研制[J];核技术;1992年06期 |
8 |
贾先禄;K.Jayamanna;;微波驱动离子源的恢复[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
9 |
孙别和
,陈勤
,朴禹伯
,柳纪虎;强直流双等离子体离子源[J];兰州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
10 |
马祥彬,王纯,陈春华,张立宝,李金荣,凌仲珪;场致发射液体镓离子源的研制[J];半导体学报;1984年02期 |
11 |
王昊明;胡纯栋;陈世勇;许永建;潘军军;韦江龙;刘伟;崔庆龙;谢亚红;谢远来;梁立振;;大功率负离子源铯注入对负离子产额影响的实验研究[J];核技术;2021年01期 |
12 |
崔庆龙;汪金新;蒋才超;谢亚红;胡纯栋;赵远哲;盛鹏;;射频负离子源关键参数测量系统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9年03期 |
13 |
郑侠;贾先禄;;负氢多峰场离子源发射度改善的实验装置[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年00期 |
14 |
;原研开发出离子源装置[J];国外核新闻;1999年03期 |
15 |
许胜国;热电子轰击气体离子源若干结构与工艺问题[J];质谱学报;1994年02期 |
16 |
翟其刚;俞光仪;徐林木;陈伟民;;智能离子源弧流稳定系统[J];电子技术;1990年11期 |
17 |
王惠三,简广德;负离子源引出系统束光学的数值模拟[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7年01期 |
18 |
王耿介;桶式离子源参数计算[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7年02期 |
19 |
易书卷,陈开芹,黄培基;低能大束斑射频离子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