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高电荷态全永磁ECR离子源LAPECR2的初步调试
【摘要】:研制成功了当前世界上体积最大、重量最大、设计指标最高的一台全永磁 ECR(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离子源LAPECR2(Lanzhou All Permanent magnet ECR ion source No.2)。该离子源在完成磁体装配后已成功在近物所320kV高压平台上安装就位,与后束运线完成对接组装。高压平台的高压加载实验已成功通过,在无其他负载的条件下已加载至最高390kV。离子源于2005年7月在14.5GHz实现了第一次成功起弧,并引出较强的混合束流。目前离子源已与后束线以及部分实验终端完成了联调,在实验终端能够获得强流较高电荷态离子束流。本文将着重论述该全永磁源的结构技术特点,离子源的初步调试结果以及与实验终端联调的实验结果。
|
|
|
|
1 |
孙良亭;赵红卫;张子民;王辉;马保骅;李锡霞;张雪珍;马新文;;高性能全永磁ECR离子源LAPECR2的研制[A];2004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2 |
孙良亭;李锦钰;王辉;马宝华;张雪珍;宋明涛;李锡霞;朱玉华;冯玉成;赵力民;王平志;马新文;刘慧萍;赵红卫;;强流高电荷态全永磁ECR离子源LAPECR2的初步调试[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3 |
宋执中;明建川;于金祥;王忠义;郭之虞;;永磁强流ECR离子源[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崔保群;李立强;包轶文;蒋渭生;王荣文;;用于质子直线加速器的强流ECR离子源[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5 |
冯玉成;曹云;李锦钰;孙良亭;马保华;王辉;李锡霞;何伟;马雷;卢旺;尚勇;赵环昱;李杰;郭晓红;张雪珍;张子民;赵红卫;;近物所金属离子的产生[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6 |
赵红卫;张子民;孙良亭;曹云;何伟;张雪珍;郭晓虹;马雷;袁平;宋明涛;詹文龙;魏宝文;;近物所ECR离子源进展[A];粒子加速器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文集[C];2004年 |
7 |
孙良亭;赵红卫;张雪珍;李锦钰;王辉;马宝华;郭晓虹;尚勇;李锡霞;沙杉;谢祖祺;;近物所全永磁ECR离子源[A];2008年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电子束焊接学术交流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离子源学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年全国高能束加工技术研讨会、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粒子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8 |
徐蓉;赵捷;宋执中;彭士香;张萌;吕鹏南;任海涛;于金祥;袁忠喜;郭之虞;;微波离子源放电室材料对离子比的影响[A];2008年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电子束焊接学术交流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离子源学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年全国高能束加工技术研讨会、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粒子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9 |
孙良亭;张子民;赵红卫;张雪珍;郭晓虹;;双频加热的LECR3离子源设计及初步的调试[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10 |
明建川;过骐千;王锦辉;汪亮明;朱启良;白玉兰;丁伽;郭之虞;于金祥;宋执中;朱昆;;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永磁体的优化设计[A];2004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