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中热压系数的计算及地质意义
【摘要】:正温度和压力是岩石圈地球动力学中的两个关键参数,两者之间毫无疑义地是相互联系的。研究岩石圈中温度对压力的贡献,将有助于认识岩石圈中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 1.岩石圈中固相的热压系数计算据Mie-Grtineisen偏微分方程,热压系数(θP/θ T)v=γρCv(γ是热力学Gr ineisen 参数、C v是等容热容、ρ为密度)。在岩石圈中矿物的γ一般变化于(0.7,1.8)、平均为
|
|
|
|
1 |
王石任;分层岩石圈中起因于地幔对流的应力状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8年01期 |
2 |
王清晨;“国际岩石圈”新的五年计划[J];地球科学进展;1991年04期 |
3 |
胡桂明;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大陆边缘及其动力学机制[J];地质找矿论丛;2000年01期 |
4 |
谭捍东;姜枚;吴良士;魏文博;;青藏高原电性结构及其对岩石圈研究的意义[J];中国地质;2006年04期 |
5 |
王光大;岩石圈动力学[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1期 |
6 |
C. J. Hawkesworth
,张兴春;大陆地幔岩石圈和地球地幔中浅水平富集过程[J];地质地球化学;1991年06期 |
7 |
张本仁;;秦巴区域岩石圈组成、构造发展与成矿规律的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1年04期 |
8 |
M.N.Qureshy;胡克;;喜马拉雅山的地壳堆砌和岩石圈挠曲——重力资料分析[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
9 |
张理刚;;中国东部岩石圈铅同位素化学结构与动力学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年03期 |
10 |
孙建中;气、水、岩、生、人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S2期 |
11 |
M.Tatsumoto;Y.Nabamura;贺云龙;;欧亚大陆东部边缘的富集型地慢岩石圈[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
12 |
H.V.Lyatsky
,钟广见;陆壳非挤压盆地的形成:现代模式的局限性[J];海洋石油;1995年05期 |
13 |
黎彤,倪守斌;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化学元素丰度[J];地质与勘探;1997年01期 |
14 |
王绳祖;岩石圈下层塑性流动与板缘驱动力远程传递[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5 |
吴能友,曾维军,杜德莉,李振五,吴新林;南海区域岩石圈的壳-幔耦合关系和纵向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01期 |
16 |
史卜庆,周瑶琪,朱岳年;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及其在伸展盆地动力学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
17 |
宋晓东,李思田,李迎春,郑斯华,解习农;岩石圈地幔结构及其对中国大型盆地的演化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18 |
迟效国,李才,金巍;藏北羌塘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岩石圈构造演化[J];中国科学D辑;2005年05期 |
19 |
刘迎春,刘海龄,张健;南海中央海盆岩石圈纵向演化模拟[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年04期 |
20 |
T.K.Law;齐云彩;;海洋电磁法调查[J];海洋石油;198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