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沙海域甲烷缺氧氧化作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
【摘要】:正南海东沙海域碳酸盐岩和泥质沉积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MO)发育。研究区内不同岩性、不同站位的沉积物中具有不同的AMO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碳同位素组成。碳酸盐岩中AMO标志化合物含量高, 其分布为PMICr.Sq,PMI和Cr.的含量高于C15+正构烷烃,特别是PMI可成为C15+馏分中的主峰。Cr.、PMI和Sq的13C亏损强烈,δ13C值介于-74.2--119.0‰PDB之间反映该地区曾发生过强烈、持续的CH4流体活动;泥质沉积中,AMO标志化合物的分布模式不仅与碳酸盐岩不同,而且各站位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AMO生物标志化合物在SMI界面之下相对丰度高,界面之上样品中含量低,或未检出,表明CH4流体活动的强度与影响范围较碳酸盐岩发育区小,流体中的CH4到达海底之前已被嗜甲烷细菌大量消耗。不同站位、不同岩性AMO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包括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反映了嗜甲烷古细菌组成的不同。
【相似文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