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石庄地区戴南组复杂小断块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本文总结石港断裂带以往勘探经验,运用走滑断裂体系构造模式指导构造解释,理顺了该区的断裂系统,使圈闭的落实程度有很大的提高;从保存条件对该地区戴南组复杂小断块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特别从岩性配置关系、断面压应力、断层活动性、断层力学性质、泥岩涂抹系数等对断层的侧向封堵研究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运用涂抹系数对该地区戴南组侧向封挡条件进行定量分析。
|
|
|
|
1 |
陈建渝,牛瑞卿;断陷盆地多次运移成藏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2 |
钱一雄;塔河油田下奥陶统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成份[J];地质科学;2002年S1期 |
3 |
胡平,石新璞,徐怀保,谭强,吴俊军;白家海—五彩湾地区天然气成藏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1期 |
4 |
李椿,于生云;大庆长垣东西两侧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5 |
兰大樵,杨跃明;川西坳陷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成藏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1年04期 |
6 |
刘成东,赵克理,张守鹏,于东君;试论岩石组构与油气成藏及驱采效果的关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2期 |
7 |
刘洪林;刘春涌;王红岩;杨泳;李景明;;西北低阶煤中生物成因煤层气的成藏模拟实验[J];新疆地质;2006年02期 |
8 |
沙志彬;郭依群;杨木壮;梁金强;王力峰;;南海北部陆坡区沉积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5期 |
9 |
伍轶鸣;尹志军;;开鲁盆地茫汉断陷烃源岩评价[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0 |
桂东旭;陈艳;陈果;赵勋;李庆;黄世伟;;江绍断裂带活动性及其油气成藏响应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
11 |
付广,庞雄奇,杨勉,薛永超;天然气运聚相态及其研究意义[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年02期 |
12 |
傅国友;宋岩;赵孟军;秦胜飞;达江;;烃源岩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1期 |
13 |
张磊;;杨米涧-化子坪地区长2段油气成藏规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2期 |
14 |
刘磊;张光亚;侯连华;罗贝维;万策;白雷;李道清;;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及邻区构造变换带与油气成藏关系[J];现代地质;2009年04期 |
15 |
孙德君,张绍臣,刘文龙,张晓东;塔中地区C_Ⅲ油组成藏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年02期 |
16 |
王庭斌;天然气与石油成藏条件差异及中国气田成藏模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02期 |
17 |
胡海燕;;深部油气成藏机理概论[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6期 |
18 |
于长华;苏俊青;袁淑琴;盛东杰;段润梅;张立宽;;大港油田埕北断坡区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年04期 |
19 |
杨一鸣;;超压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及其评价[J];断块油气田;2007年01期 |
20 |
李峰;张莉;李树晶;崔可平;;流体包裹体在川西南部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