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多类型天然气勘探与研究
【摘要】:美国是一个天然气勘探技术和研究认识程度较高的国家,目前已投入了针对四种主要机理类型天然气的工业性勘探和开发,即常规圈闭气、根缘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美国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值得借鉴的重要对象,中国和美国具有大致相似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其非常规类型天然气分布规律对中国天然气类型的分布预测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即除常规天然气勘探以外,中西部以根缘气发育为主要特点,南方以页岩气分布为趋势,煤层气横贯东西。
|
|
|
|
1 |
张今弘,袁致中;石油天然气储量商品化[J];国际石油经济;1995年05期 |
2 |
戴金星,宋岩,张厚福;中国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J];中国科学D辑;1996年06期 |
3 |
姚国欣;世界炼油工业发展的新动向[J];国际石油经济;1997年03期 |
4 |
夏世祥;国内成品油市场回顾及1998年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1998年01期 |
5 |
侯芙生;走向21世纪的中国石化工业[J];石油化工动态;1998年02期 |
6 |
周炎如;中国西部盆地新生代油气藏深部有机质成烃的论据[J];新疆石油地质;1999年06期 |
7 |
沈平平,赵文智,窦立荣;中国石油资源前景与未来10年储量增长趋势预测[J];石油学报;2000年04期 |
8 |
张立新;我国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方向[J];炼油设计;2001年03期 |
9 |
石宝珩,徐旺,张清;中国石油史实九则[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6期 |
10 |
龚金双;2001年中国石油市场半年回顾与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07期 |
11 |
邱利红;试析特许经营加油站的现状与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07期 |
12 |
张抗;21世纪初期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框架[J];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07期 |
13 |
彭伟欣;中国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及开发利用[J];天然气工业;2002年02期 |
14 |
李本亮,冉启贵,高哲荣,魏伟;中国深盆气勘探展望[J];天然气工业;2002年04期 |
15 |
曾文冲;关于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的几点意见[J];测井技术;2002年01期 |
16 |
王海滨,吴磊;中国的石油安全与地缘战略[J];国际观察;2002年02期 |
17 |
褚小兵,龚金双;2002年中国石油市场半年回顾与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07期 |
18 |
吴忠良,张忠东;对加快我国油气管道运输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10期 |
19 |
钟华,周锡明,真允庆;地幔热柱与油气田成因——以东北及华北油气田为例[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20 |
窦立荣,王一刚;中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5期 |
|
|
|
|
|
1 |
张金川;聂海宽;薛会;徐波;王艳芳;;中美多类型天然气勘探与研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
2 |
汤玉平;李沙园;陈英伟;任春;曹邦功;张庆合;;中国油气化探数据库及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
3 |
谭廷栋;;中国石油测井学科的发展及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
4 |
叶建平;秦勇;林大扬;;中国煤层气地质特征[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
5 |
李舟波;楚泽涵;;中国测井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
6 |
赵应成;魏东涛;袁剑英;陈启林;张虎权;陈涛;;西北地区前陆盆地油气特征与勘探方向[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
7 |
杨华;席胜利;魏新善;;湿地沉积体系与天然气聚集[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8 |
蒲仁海;李保侠;范春花;朱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聚集与铀矿偶合关系初探[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
9 |
袁剑英;刘全新;卫平生;陈启林;杨占龙;刘化清;张虎权;;西北地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
10 |
刘全新;袁剑英;张虎权;陈启林;刘化清;魏东涛;杨占龙;潘建国;吕锡敏;;西北地区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前景[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