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贵阳市人工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

左双英  李景阳  梁风  陈筠  
【摘要】:在充分考虑了影响人工边坡稳定性的自然地质条件、诱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等多项指标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贵阳市近十年来发生的崩滑灾害和典型人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评判结果与实际一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先亮;;深圳某既有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岩土工程界;2008年05期
2 张以明;王向公;成捷;吴刚;;文安斜坡低阻油层类型判别[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5期
3 张玉珍;马荣欣;;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漳州市农村浅层地下水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郑永胜;;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导水系数的尝试[J];地下水;1992年01期
5 方世跃;王洪辉;;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尕斯库勒E_3~1油藏储层[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肖桂荣;;模糊综合评判在岩石风化度判定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虞雪君;;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及其实效[J];国际地震动态;2006年12期
8 庄儒新;杨向东;石光炬;;基于剩余推力法的地震滑坡稳定性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4期
9 崔小平;王文俊;刘祥洋;汪志鹏;;声波测试在围岩稳定性的分析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8年12期
10 郭万铭;焦金鱼;;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的岷县洮河流域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2期
11 赵洪宝;潘卫东;;开挖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J];金属矿山;2011年07期
12 吕康林;;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分类中的应用[J];湖南地质;1992年03期
13 张坤军;席广永;张玲彬;;基于变权法的模糊综合评判在地面沉降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9年01期
14 吴银亮;岳全贵;张兵;;国道209恩施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S1期
15 谢全敏;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可靠性理论评价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2年04期
16 覃仁辉,李先光;某高速公路滑坡事故成因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17 张绍国;王新民;姚建;田冬梅;;采空区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18 潘明杰;;高边坡加固综述[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01期
19 赵庆香;黄岁梁;杜晓燕;;天津市地面沉降风险分析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年03期
20 李承海;罗庆锋;;降雨对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双英;李景阳;梁风;陈筠;;贵阳市人工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朱大勇;钱七虎;;严格极限平衡条分法框架下的边坡临界滑动场[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3 吴永锋;;黄土坡滑坡及其主要地质问题[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4 任学慧;李元华;王艳;;影响地表环境稳定性的主导因子分析[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张家铭;林峰;李宗长;刘俊;路为;;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治理[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聂影;梁义聪;肖启华;薛尚铃;徐艳;;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综合防治措施[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维甫;李世海;;模拟岩质边坡的堆积模型实验与数值分析[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欧湘萍;金智涛;向韦;方怀霞;昌学森;;沪蓉国道恩施付家坡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李宏超;;深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面垂直变形数据分析[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宏伟;刘怀恒;;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模糊专家系统初探[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宇;利用地面核磁共振研究滑坡地下水特征及稳定性[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2 白云峰;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及工程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杨建军;关中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巫德斌;层状岩体边坡工程力学参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张丽;蓟县老虎顶采石矿复垦工程地质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6 石丙飞;广州科学城林语山庄人工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建中;三维TI介质中P波NMO速度及VSP走时联合反演[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8 彭文祥;岩质边坡稳定性模糊分析及耒水小东江电站左岸滑坡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傅红笋;地震勘探中波动方程反问题的小波、同伦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董倩;重庆地区矸石山堆积形态及稳定性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明宽;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靖宇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2 张慧;株洲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区划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沈骅;复合土钉支护软粘土基坑稳定性和变形分析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4 张宏;考虑土条稳定性不等时的土坡稳定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尹洪峰;奉节县新城三马山片区滑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工程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6 苏健;基于ArcGIS的温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D];长安大学;2008年
7 张常亮;土坡最危险滑动面的三维搜索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李隽;岩质边坡稳定性及锚喷加固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吴桂芹;土质边坡稳定性因子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解联库;复杂地质环境因素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蓉;“纠缠在200年上很可笑很幼稚”[N];东方早报;2008年
2 宗合;提高防灾意识 建造安全家园[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3 闻艳;加魁北克省矿业环境最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罗会江;九寨—黄龙不会退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阳光陆 剑伟 甘跃飞 通讯员 陈淑莉 实习生 刘杨;龙岗地质灾害险情发生率:零[N];深圳商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维;把二氧化碳埋起来[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7 宋家雨;湖南省的选择[N];网络世界;2007年
8 本报记者 骆毅;两天“扔”出17亿元 金川集团海外抢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宗合;防治地灾,须把脉区域地质条件[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吴晶晶;对我国大地基准和板块稳定,汶川地震有较大影响[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