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规律与勘探前景分析
【摘要】: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煤系气源岩和河道相砂岩储层,为形成自生自储天然气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煤系气源岩分布和地化特征在横向上均较稳定,其生烃潜力差异主要受控于生烃史。华北东部地区由于经历了多期次、多类型、不同规模的盆地的多种样式的叠合,其间又经历多期次的抬升、剥蚀与改造,因此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盆地叠合样式,相应地,古生界烃源岩曾有过不同的生烃史。地层对比和上古生界Ro 特征指示华北东部地区东北缘的济阳坳陷具有较厚的三叠系原始沉积,三叠纪盆地的叠合对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史具有重要影响。依据盆地叠合方式、上古生界热演化程度,将上古生界生烃史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早第三纪以来等三个重要阶段,分别对应生烃史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浅埋、中期抬升、晚期深埋型的地区的二次生烃潜力大,如济阳坳陷和东濮凹陷。通过对已发现的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深入解剖,认为上古生界自生自储成藏具有这些规律:(1)下第三系深洼区具有较厚的上古生界地层分布可以保证足够的二次生烃量,为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2)埋藏较浅、裂缝发育的粗粒河道相砂岩,上覆有较厚的中生界才能形成有效的储盖组合;(3)较大型洼中隆起的构造圈闭才能形成规模气藏。从而建立了“二次生烃”深度上限与有效储层深度下限共同控藏模式,“二次生烃”深度上限越小、有效储层深度下限越大,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越好。据此评价上古生界自生自储天然气成藏条件由优变差的顺序为济阳坳陷、东濮凹陷、周口坳陷、临清坳陷。对渤海湾盆地中有利的济阳坳陷和东濮凹陷,结合“二次生烃”有利区带、构造圈闭区带、储盖层条件评价结果,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