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松辽盆地汪深1井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追溯

刘伟  李景坤  宋兰斌  凤晓云  
【摘要】:正 汪深1井位于松辽盆地东南断陷的徐家围子断陷与安达断陷过渡带,在营城组的2987.4-2998.4 m压裂获得高产气流。该井深层分别钻遇泉一、二段,登二、三、四段,营城组、沙河子组地层。地震研究表明其缺失火石岭组地层,使沙河子组与基底深大断裂相接触。天然气的来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它的来源决定着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万洙;邵锐;白雪峰;王加强;秦飞;张建光;;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一段熔浆胶结复成分砾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唐华风;王璞珺;姜传金;于晶;刘万洙;程日辉;;波形分类方法在松辽盆地火山岩相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4期
3 张学东;;松辽盆地兴城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岩性的测井识别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3期
4 林宗满,任传慧,张普林;松辽盆地南部及其周缘下白垩统的层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年01期
5 张艳;舒萍;王璞珺;郑常青;单玄龙;;陆上与水下喷发火山岩的区别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松辽盆地营城组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高有峰;刘万洙;纪学雁;白雪峰;王璞珺;黄玉龙;郑常青;闵飞琼;;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王虎;郑常青;王璞珺;黄玉龙;;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岩性、岩相序列[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黄玉龙;王璞珺;门广田;唐华风;;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旋回和期次划分——以盆缘剖面和盆内钻井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6期
9 侯景涛;程日辉;王璞珺;许中杰;;松辽盆地东南缘六台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二段砾岩沉积特征及成因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吴颜雄;王璞珺;闫林;吴艳辉;;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相量化表征与应用[J];岩石学报;2010年01期
11 孟凡超;刘嘉麒;李明;刘晓;印长海;陆加敏;崔岩;;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J];岩石学报;2010年01期
12 黄晨;潘保芝;;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测井自动识别[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1期
13 杨春志;沈德安;;吉林省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对比[J];吉林地质;1986年03期
14 李彦民;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大庆油田勘探系统各公司综合技术研究[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15 王莉;苗志;王树平;张秀丽;宋绪峰;;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识别方法及模式建立[J];天然气工业;2007年S1期
16 蒙启安,王璞珺,杨宝俊,程日辉;松辽盆地断陷期超层序界面的地质属性刻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5年01期
17 张川波,赵东甫,张秀英,丁秋红,杨春志,沈德安;松辽盆地东缘晚期中生代一个新的重要含煤层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年03期
18 杨玉峰,任延广,李景坤,张维琴;松辽盆地汪升地区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4期
19 殷进垠,刘和甫,迟海江;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演化[J];石油学报;2002年02期
20 孔庆莹;陈志海;魏荷花;;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油气分布[J];世界地质;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李景坤;宋兰斌;李振广;;煤层是徐深1井天然气的主力生、排气源岩[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刘伟;李景坤;宋兰斌;凤晓云;;松辽盆地汪深1井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追溯[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孟凡超;刘嘉麒;李明;刘晓;印长海;陆加敏;崔岩;;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崔永强;李扬鉴;;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的构造特征与含油气远景[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刘杰;何亚男;高波;王彦凯;;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岩石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招君;方石;郭巍;董清水;朱建伟;;松辽盆地与大兴安岭白垩纪伸展盆山耦合关系与演化[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任战利;萧德铭;迟元林;;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成藏期研究[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黄清华;张文婧;孔惠;曹维福;谢晓云;;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缺氧事件层地质特征及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划分[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万晓樵;叶得泉;李罡;;松辽盆地青山口阶的化学地层标记及其与海相Cenomanian阶的对比[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乔秀云;;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孢粉和藻类组合及其古气候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延广;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地质特征与天然气聚集规律[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飞;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和构造控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马洪;松北宾县绥化地区中生界构造—层序解释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沈艳杰;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碎屑岩:相·结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吴颜雄;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春;松辽盆地深层不同类型天然气成因机理及其成藏贡献[D];浙江大学;2009年
7 贾建亮;基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油页岩识别与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8 高有峰;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事件沉积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连生;大庆长垣天然气的动态特征及松辽盆地深层多元生烃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崔军平;松辽盆地东部哈尔滨—绥化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华风;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构造样式与构造圈闭预测[D];吉林大学;2004年
2 汪名友;松辽盆地火山流体与烃源岩相互作用的模拟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伟;松辽盆地乾东—深井子北地区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黎广荣;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岩石圈热结构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毕海龙;八屋油气田深层油气藏精细描述[D];吉林大学;2007年
6 白奋飞;松辽盆地宾县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宇;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头组沉积微相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张春广;临江南地区深层复杂构造研究及储层描述[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孙宝山;大庆油气区石炭—二叠纪构造演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丛永山;林甸断陷油气勘探远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其勤;松辽盆地断陷层资源潜力巨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李玉峰;大港油田迈向增储十亿吨目标[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佳武张英;松辽盆地深层勘探再获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郑干臣 马琳 毕洪谦;松辽盆地深地震采集取得罕见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惠庆;国内最大地震资料处理系统投入使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记者 王志田;油气勘探的地下“CT”[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记者 张云普;松辽盆地最深探井古龙1井完钻[N];中国石油报;2009年
8 马琳;松辽盆地深地震深测技术实验获好评[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王再锋;揭开长岭断陷无机气神秘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8年
10 龚畅;天然气有“指纹”[N];中国石油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