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无为盆地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评价
【摘要】:正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一般认为:有商业价值的海相有效烃源岩(包括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应大于0.5%(高-过成熟地区可降低到0.4%)。海相地层中大量生烃的烃源岩黏土含量都很高,因此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海相地层中的泥岩、泥质灰岩等泥质含量高的岩石。有效烃源岩的厚度不必很大,但是要求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上可以不高,但是如果其中包含有富集有机质的小层段,也
|
|
|
|
1 |
王建华,唐毅;浙江桐庐冷坞栖霞组(竹蜓)类[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6年01期 |
2 |
石新,王兴志,张帆,李耀刚,杨跃明,朱永刚;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3 |
齐敦伦,陈华成;安徽巢县地区栖霞组的床板珊瑚化石分带[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2年04期 |
4 |
徐自强;论浙江北部早二叠世硅质岩层[J];地层学杂志;1995年04期 |
5 |
胡世忠;江西修水Cryptospirifer的发现及其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3年02期 |
6 |
刘雪娴;刘志礼;陈树谷;李万英;贺立民;;安徽省巢县散兵岭钙藻化石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7 |
王圣柱;沈扬;张勇;薛泽磊;;川西南五指山—美姑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4期 |
8 |
林楚生;;福建下二叠统栖霞组特征及沉积地理环境探讨[J];福建地质;1983年04期 |
9 |
李双应,岳书仓;安徽巢湖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J];沉积学报;2002年01期 |
10 |
林甲兴;;广东加禾下二叠统栖霞组的有孔虫[J];地质论评;1985年04期 |
11 |
颜佳新,张宽忠,CarlsonEH;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石”假象与海泡石矿成因关系探讨[J];矿物岩石;2000年04期 |
12 |
辛也;王伟锋;;东营凹陷民丰洼陷烃源岩评价[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4期 |
13 |
潘云唐;四川珙县巡场下二叠统栖霞组鹦鹉螺一新属[J];地质科学;1983年04期 |
14 |
杨孟达;七星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的微相特征及沉积模式[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15 |
吴志成;;南京栖霞山栖霞组遗迹化石的指相意义[J];江苏地质;1991年03期 |
16 |
腾格尔,刘文汇,徐永昌,陈践发;海相沉积有机质的碳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5期 |
17 |
张美珍;李志明;秦建中;徐旭辉;施伟军;刘文斌;蒋宏;;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成熟度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8 |
洪祖寅;蒋家聪;刘庆平;;福建沙县富口高地早二叠世栖霞组(竹蜓)类动物群[J];福建地质;1986年04期 |
19 |
方宗杰
,周志澄
,林敏基;对“云南发现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一文的讨论[J];地层学杂志;1991年03期 |
20 |
颜佳新;徐四平;李方林;;湖北巴东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8年06期 |
|